观看记录
  • 我的观影记录

加载失败或卡顿请切换线路-->

选择播放源
线路 hh1
线路 yh1
排序
报错
手机看

没有人喜欢黑夜 -正片

手机扫一扫继续看

2077影视-被部分浏览器误屏蔽,为保证正常访问,推荐使用ChromeEdgeSafari等浏览器。
没有人喜欢黑夜

没有人喜欢黑夜

故事发生在1908年的格陵兰岛,约瑟芬(朱丽叶·比诺什JulietteBinoche饰)的丈夫是一位非常杰出的探险家,在一次前往北极的探险行动中失踪了。坚强而又骁勇的约瑟芬坚信自己的丈夫没有死亡,于是决定独自前往追寻丈夫踪迹的旅途。 所有的探险家们都对约瑟芬这一大胆的决定持反对的态度,因为她并不具备探险家所应有的专业知识,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体能训练,这样一个人置身于茫茫的北极冰川之中,留给她的只有死路一条。然而约瑟芬还是固执的上路了,在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之后,她竟然奇迹般的抵达了丈夫在北极设置的大本营,在那里,约瑟芬邂逅了一位名为阿尔卡(菊地凛子饰)的异域女子。

别名:
弃绝之夜 / 不期寒夜 / Nobody Wants the Night
语言/字幕:
英语 / 因纽特语
更新:
2024-05-21
备注:
HD
豆瓣评分:6.4

《没有人喜欢黑夜》的评论

大奇特(Grinch)

原本拥有非常好的批判立意,以为要表达文明冲突,结果直接走向了一部差强人意的情节剧方向,大打温情牌。充斥着符号学的堆砌,很大程度上只是仰仗于两位女性之间的关系与生存尝试,背负着虚情假意的浪漫主义。

乐高本高

天呐噜...我严重怀疑 比诺什阿姨接这部戏只是因为想去欣赏北国风光...因为有比诺什阿姨 怎么也得给三颗星啊...

duxubaobao

2017.2.11@歌德学院

无可奈何之时

男主太渣了,为了自己到达极点的目的,不管不顾自己的妻子和情人,无畏的妻子只身前往,差点冻死在北极极地,和男主的情人在冰屋里相依为命,情人生下的孩子没有看到太阳,情人也没看到太阳,她们长眠在极地。

华盛顿樱桃树

如此无聊的故事,如此冗长的节奏,这好看得了嘛!比诺什叶没用了啊。烂片子毁不了好演员,但好演员有时真的拯救不了烂片子。

vivi

1.5 菊地凛子出现之后整个片子就变得格外难看。说不出的生气。

伯克希尔

导演进入了自我陶醉满足式的镜像对比境界,用一种欧洲中心主义背景下所谓怜悯人性的批判视角反思白人女性的认同危机、被边缘和自救意识。这样的电影很傻,让人觉得他们的境界和眼界也就那点儿大了。

叶不羞的嘲讽脸

还行吧,不同文话的碰撞

Nymphen

女性在极端环境下的互救,文明与原始的碰撞,并不新鲜的主题但放在北极背景下就还挺别致

Peter Cat

#柏林2015#荒野求生:人性与自然之战;正室小三抱团取暖:女性自己救自己;荒蛮拯救文明:人类学反思。可导演得多平庸才会将以上主题处理得陈词滥调,乏味得想让人快进。也浪费两位女演员演技。

弗朗索瓦张。

记住一句“人是不会懂世界的,人只能懂得人。”这片最大的问题是,导演立意有问题:拍这个片本身这个行为基本上跟朱丽叶比诺什那个角色没啥区别,都是欧洲人自恃甚高的所谓反省。

金诗媛

不仅是女性主义的问题,还是是否存在的问题啊

牛腩羊耳朵

菊地凛子的角色出现之后影片质量简直急转直下,之前Binoche的表演为影片本身平庸剧作所做的提升完全磨尽,角色的不自然和剧情的狗血度把导演所想表达的女性主义,文明与蛮荒的对比,自然与人的角力统统淹没成了可有可无的标签。导演的能力更是没有丝毫展现。开幕片。

Hereisyue

观于女性主义电影课

克雷蒙

太冗长,作为开幕电影,放映结束后四百多人的厅里掌声寥寥。

Granite_花花

人与自然、荒蛮与文明、女性与女性,导演的意图埋没在平庸又狗血的剧作之下,光靠两位演员的表演远远不够~

周披萨

为啥那么多差评。。不是在开幕式上看的,觉得挺好看的啊。。

西楼尘

与约瑟芬告别以后,阿罗卡走入漫漫极夜。她步履缓慢却不回头,像极了少年派里的那只虎。用最后的背影告诉生命里的某些相遇,不必追。心如死灰的北极冰洞,重燃人性依偎的光芒;漫长阴冷的极地冬季,冲破种族亲缘的藩篱。风光绝美但无趣冗长,所谓爱斯基摩人的英语口音十分出戏,帮小三养孩子大爱无疆。

陀螺凡达可

两个字:难看。

Strelizeia

极寒之下,两个文明的冲突,抵不过自然的力量,拿捏不住的无立意,突然发现菊地凛子和一个朋友有点儿像。

thintoy

好冷啊。看完我更惧怕寒冷了。脏兮兮的菊地凛子和朱丽叶比诺什,两个演员都太拼了吧。情感是所有人生来就有的,无差别。在文明的束缚下,会有所矫饰,会有占有不占有物质这样人类发明出来的概念。人真的太妙了,太复杂,也太脆弱了。太熟悉我的女神还是女神经病菊地凛子了,看她在里面装疯卖傻扮白痴,看到我对眼。阿拉卡什么也不懂,阿拉卡用最原始的语言说出了最富有诗意的话,这里是最好看的。孩子出生后模式化了,人物类型化的缺点越加明显。最后因纽特少女和她的孩子死了,还好没走入俗套。文明人苟延残喘下来。没有人喜欢寒冷的。好像一个变形的灾难片。

Timing

影19303:两处亮点1.现代文明质问原住民爱是什么——吃的时候想他,睡的时候想他,笑的时候想他,就是这样。2.极点是什么样子的?——征服的意义何在?等待的意义何在?挑战自然规则真的是作死,行家不该陪她玩啊。阿拉卡和小孩都见不到明天的太阳了。杨紫琼电影《极地禁恋》也可一看。

爱吃馒头的宝宝

两个女人在荒寥北极的孤寂,但在黑暗与幽闭之时,她们的互助才是存活的关键。

西瓜大侠女

3.5星吧,看评分太低给4星。 到现在也是仍觉得冷!印象深刻。据说是真人真事改编,最抢镜的当然是小爱斯基摩人阿拉卡了,菊地凛子比比诺什出彩多了!罗伯特皮里尔在加拿大雪莱顿角拍摄的照片令人震撼?我当时写的。 2017-2-12 法国文化中心 柏林影展放映2015年柏林影展开幕片 with小付子

451½°F™

将两个文明的女性密闭在一起历经磨难本来就有点命题作文的意思,如果超越女性性别或许会更好,但最终还是难逃「生育」这个非常男权的问题,最后被男人所救也是令人丧气。

阿勒泰大尾驴

对白人中心主义一次狠狠的打脸,妄想征服自然是多么的无知和渺小。从头到尾没露脸的丈夫真是贱的可以

宓瑟蕊

Allaka.

ARL

一本超出我期望的电影。我很喜欢菊地凛子的爱斯基摩女人,像一种超乎男女超乎人类的存在,像自然的缩影,她大大方方展示怀孕的身体,古铜色的全身,有美丽的tattoo,懵懵懂懂又懂得很多,是一种很混沌的美。她对于西方教育下出来的文明社会的体面女子,是另一种开化,像一个乌托邦。

《没有人喜欢黑夜》的相关资料

《没有人喜欢黑夜》简介

《没有人喜欢黑夜》是由西班牙、法国、保加利亚联合制片的100分钟剧情影片。该片由伊莎贝尔·科赛特执导,朱丽叶·比诺什、菊地凛子、加布里埃尔·伯恩等主演,于2015年2月5日在德国柏林电影节首映 。
该片根据1908年发生的真实故事改编,讲述了北极探险家罗伯特·皮尔里的妻子——骄傲、天真而坚定的约瑟芬·皮尔里,和同样深爱罗伯特·皮尔里并且已经怀着他的孩子的阿拉卡,在绝望的极地环境中,不得不在一起,等待着那个她们共同爱着的男人 。

《没有人喜欢黑夜》发行信息

中文名: 没有人喜欢黑夜
外文名: Nadie quiere la noche, Nobody Wants the Night
其他译名: 弃绝之夜、不期寒夜
类型: 剧情
制片地区: 西班牙、法国、保加利亚
导演: 伊莎贝尔·科赛特
编剧: 米古尔·巴罗斯
主演: 朱丽叶·比诺什、菊地凛子、加布里埃尔·伯恩
上映时间: 2015年2月5日
对白语言: 英语, 因纽特语
色彩: 彩色
imdb编码: tt2735996

《没有人喜欢黑夜》演员表

朱丽叶·比诺什 饰 约瑟芬·皮尔里
菊地凛子 饰 阿拉卡
加布里埃尔·伯恩 饰 布拉姆·特雷弗
马特·塞林格 饰 斯伯丁
沃利扎·比尼夫 饰 费奥多
Ciro Miró 饰 塞勒斯
Ben Temple 饰 -
阿尔伯托·乔·李 饰 奥达克
Reed Brody 饰 卢修斯

《没有人喜欢黑夜》角色介绍


角色: 约瑟芬·皮尔里
演员: 朱丽叶·比诺什
北极探险家罗伯特·皮尔里的妻子。她骄傲、天真而坚定。她只身来到北极,想要追随丈夫罗伯特·皮尔里完成征服北极点的世界壮举。带着对北极自然风险的无知,她被丈夫的随从和两个爱斯基摩人带领着向探险队的方向前进。经历了雪崩,死亡,她越来越接近丈夫的踪迹,而北极冬天的降临也让生存状况越来越恶劣。


角色: 阿拉卡
演员: 菊地凛子
因纽特女孩。她和罗伯特·皮尔里的关系非同寻常,甚至还怀了罗伯特·皮尔里的孩子。她和罗伯特·皮尔里的妻子在探险队小屋一起熬过北极寒冷的冬日,相依为命。但最终她只能被留在雪地里,和她已经在襁褓死去的孩子,等待冬天的过去。

《没有人喜欢黑夜》观众评价

西班牙女导演伊莎贝尔·科赛特在极地的冰天雪地里,给观众讲了一个前后脱节、让人昏昏欲睡的故事。导演试图让影片呈现出一种史诗感,却显得过犹不及,影片中少有的几处描述两位主人公惺惺相惜的亮点,不足以挽救整部电影。

编剧米古尔·巴罗斯最大的功劳,就是把一对女主人公独自甩在1908年末至1909年初北极圈寒冷、荒芜的冬天。两个女人不仅要面对极端严酷的生存环境,还有一个很可能轻易让她们反目成仇的不为人知的事实。然而,影片花了40分钟时间才让两个女人见面。影片称其“灵感来自真实人物”,而约瑟芬·皮尔里在这里被塑造成为了一个独立、有想法的知识分子女性,不过影片的服装设计倒是让女主人公在一片银装素裹中显得与周遭格格不入,符合剧本对人物孤立无援这一处境的设定。

当剧情发展到约瑟芬开始和阿拉卡产生隔阂时,导演和编剧没能在这对十分有料的人物关系中进行足够的挖掘,部分原因可能是阿拉卡英语水平有限,因此两人只能进行简单的交流。影片的另一个问题是,场景的衔接过于跳跃,没有形成一条贯穿全片的、保持观众注意力的情感主线。

将所有不同的元素糅合起来形成情感冲击,影片中这样的例子实在少之又少。有一场戏倒是例外:当约瑟芬终于明白阿拉卡为何选择单独留下后,可以看到朱丽叶·比诺什扮演的角色大哭着冲向雪地,背景响起的钢琴曲烘托出她内心激烈而复杂的情感:震惊、顿悟、愤怒,还有怜惜。朱丽叶·比诺什和菊地凛子还算是比较令人信服地呈现出了人物之间的爱恨关系,这也几乎是影片唯一的成功之处了。

从技术的层面上来讲,相比Alain Bainée的四平八稳的艺术指导,摄影师Jean-Claude Larrieu的表现就有槽点了:手持拍摄的狗雪橇的镜头让人仿佛身临其境,但一堆特写和广角镜头却没有为情节服务。不过对于极地夜晚的呈现,还是令人信服的。

切换深色外观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