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记录
  • 我的观影记录

加载失败或卡顿请切换线路-->

选择播放源
线路 hh1
线路 yh1
排序
报错
手机看

革命之间 -正片

手机扫一扫继续看

2077影视-被部分浏览器误屏蔽,为保证正常访问,推荐使用ChromeEdgeSafari等浏览器。
革命之间

革命之间

70年代,伊朗女孩赫拉在罗马尼亚上大学,她认识了一个叫玛利亚的同学。在79年反对君主制的革命爆发后,赫拉怀着政治变革的希望回国,此后再也没离开。接下来的几十年,赫拉和玛利亚通过书信传情的方式,交流她们对政治、社会和人生的看法,直到罗马尼亚也迎来苏东巨变。两场革命之间,是两个女人超越时空的精神恋爱。导演用详实的历史资料作为支撑,通过模糊纪录片和剧情片边界的方式讲述这段感人往事。

别名:
Between Revolutions / Intre revolutii
语言/字幕:
罗马尼亚语 / 波斯
更新:
2024-05-09
备注:
HD
豆瓣评分:7.7

《革命之间》的评论

Kinyuan

@Forum des images

缺德梅

影像与声音都是真实虚构交融,阿克曼式的旁白幽灵般飘荡在宏大的社会巨变与普通的生活场景之间,你我就这样各自奔天涯,原来是后来人重新书写的美丽文字,不少让人略有动情的时刻,但是也有不和谐的小毛刺,总觉得创作者自己也没琢磨明白历史的影像纪录和爱人的忧伤蜜语哪个更重要。

张的柒

鲜活又飘渺的历史,没有结局的故事一直在发生

Sid

太喜欢这样书信间的革命姐妹情谊了 跨越时空的对话 就是记忆对当下的入侵 然而他们获得了之后 我们又在哪里呢?

杨浦小囡

3.25分

完颜穆尔登格

Old footage 信件旁白阅读,这是一个不错的纪录片,要耐心看,当成故事片会看不下去。

米花町哈莉奎茵

想到阿克曼 可能导演也看过 这片和《家乡的消息》形式如出一辙 只不过阿克曼的影像偏实验 本片则故事性强一些

楚翰彻

最近在读那不勒斯四部曲,同样是时代变迁下的私密叙事,本片让我看到了更加诗意的呈现,或许是近期对所谓的(批判)现实主义叙事的反感达到了一个峰值,因此觉得本片举重若轻的影像风格和私人化的切片视角相当迷人。或许在一些人看来,用个人情绪整合宏观叙事的创作思路是种对小布尔乔亚审美的谄媚,但就个人而言,某种程度上认为60分钟的时长其实无法真正施展更严肃的社会画卷,至于是否能有更多的层次,对导演要求似乎也不只高了一点吧。

╲│┼│╱

当执着于素材的用法,就不得不抽出额外的力量对抗成品中萌生的虚伪

月亮出來了

#Berlinale2023

您老朋友王狗熊

大量的历史影像如洪流般的革命浪潮底下,几个无名之辈的喃喃低语,是高墙上的青苔和野草。

熊仔俠

这种拾得影像纪录片会大几率入围亚洲的山形/TIDF的。两把情深款款的女声仿似幽灵一样盘旋在伊、罗两国的上空。纪录片通过半剥离历史档案,敏锐地捕捉到两个国家的社会历史进程的相似性和共时性,以及通过不同的范式对女性进行压制。很多历史场面中,男性的面孔占了压倒性的优势,但又不会去共情女性。至于素材方面,罗马尼亚的纪录片制片厂Sahia的作品可以说是占据了罗马尼亚部分的不少篇幅,足见其记录档案地位。归根结底,依然是有心人可考究,可剪辑,可自制的那一类弱影像(信不信由你)。

Spy Liu

形式新颖,书信与档案相交织,情感真挚。

玉木大河

对于纪录片来说,这种形式其实还挺新颖的,值得鼓励,如果再短点可能会更好。革命模式的往复书简。

老泰瑞

一对裹挟在思潮中的交换生笔友,点评乱世,互诉衷肠,罗马尼亚与伊朗就这样联系在了一起。导演将这些私信上的文字与大时代变革的画面糅合在一起,组合成了一个全新的、非政治的景观社会,它在表达上足够波澜热烈,在结果上也足够渺小惨淡,时代与个人的命运形成了互文。所以相比起同类型里小资怡情的《家乡的消息》,我更喜欢大浪淘沙般的这部。比较有趣的是齐奥塞斯库粉墨登场的那个片段,配乐神似通辽小曲儿,很应景。

prasava

“他教会我希望, 那是一种想象未来的力量。 现在我再也想象不了任何东西了。”

雕刻时光

73届柏林论坛单元最佳影片。文学性很强的电影,两地书,连接两场革命,是情感的化身,是思想的寄托,悲伤之影像,哀婉之声音。

AlanX

#2023BJQFF# 两个人的书信往来恰好照应着两人所处地区的历史进程,当复杂的历史更迭与两人的人生交织,这段恋情想要继续下去实在很难。从两个人的往来交流到一个人的单向述说,爱也在终在重重阻拦下走向尽头。

Mr. Lei

【TiDF25】

亿万同人字幕组

两情若在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法外之徒

以私人视角切入国族革命史 这些信件收件人是不会收到了 跨时空的互文和书写本身即意义

理易封

有点像之前看的《无知之夜》,这种形式还算不错,丰富的历史视频资料搭配两人的往来书信,纪实之上两场革命之间,是两个人的感情和大时代下无奈的抗争,在歌颂争取自由的年代,这些更值得被记录,能听到自由的声音却再也听不到对方的声音,更让人感到遗憾

高詩遠

全片以历时性的方式讲述了罗马尼亚与伊朗两国在这段时期的变化,通过女性视角的书信和画外音,以及胶片的残破和手持摄影,为这段历史赋予了浓郁的厚重感。两个主角的模样在运动中几乎被模糊化处理,也是为了让她们隐入到千千万为革命努力奋斗的人群之中。剪辑上颇有先锋之处。中间有一段将舞蹈与喷射而出的火花剪辑在一起,并添上了幽灵般的叠化效果。 同时,全片又极其富有女性主义色彩。女性渴望逃离被男性审视的目光,并始终在争取与男性同等的权利。最后几句意有所指的表白十分感人,是真正的“祝你在乱流下平安”“形势坏透只好对抗,由我硬撑着使你心安”。看到画外音的内容都取材于真实的女性书写的信件,女性在历史当中的被隐身,显得更值得所有人深思了。

Pincent

82/100 film correspondence. 以虚构浸入真实,有独特的女性细腻视角。

地球包围外星人

以一对女同性恋人的信件对话呈现伊朗革命的历史和罗马尼亚社会的变迁,超越时空的情感,当女性和女性站在一起时自然成一首诗,不仅仅是浪漫的表象,背后还有汹涌的浪潮生命起伏的风帆,诗意只是她们织结历史的方式。不要关注导演,要关注女性编剧,是她用她的文字串起了琐碎影像如一条闪光的项链,而最耀眼的依然是她文字中透出的力量

Lanita

开头提到想像力时 脑中立刻出现Tallie坐在屋顶上冲着Abigail笑的画面 谁懂

黃大門

上一個把一雙女子揉雜進萬萬人的動盪歷史與革命中給我無盡的震撼和感慨的還是碧雲的帶喜和銀枝。將女子拋進歷史,用女子開啟並講述革命,微細人身的榮枯在家國龐大敘事的興衰中虛浮,再大的悲哀,好像也沒那麼痛苦了。革到最後的,就是命了吧,眾女子在回歸中離散,一場開始,完成了她們的終結。那末革命之間呢?遊行,熱情,口號,呼喊,群眾,手挽手,肩碰肩,軍隊封路,硝煙彌漫,砲火連天,寫不盡的情書斬不斷的情絲是由一個女子到另一個女子一個世界到另一個世界的細如冰裂的綿長呢喃,致最後的茱麗葉:離別時妳送我的耳環我仍在配戴,對鏡端詳,想像妳來到,於鏡中,我們合二為一;我多想與妳再見一面,流淚眼望流淚眼,談十晚再談十晚,不要為了保護我而離開我,我希望我們可以由頭來過,人世幾多不堪與狼狽,夜空煙花依舊嘹亮,妳未看到嗎?

颜落寒

不在一起的人生战友。“自由是我们的文化,沉默是我们的耻辱。”

贫血战士

你需要想象力,去想象一个并不存在的未来。

nightfall

临时起意买了票结果看到了目前最棒的一场。整个片子类似伪纪录片,但脚本都来自档案馆和私人影像,画面在虚实之间来回切换:两个主人公一别多年对彼此的思念和对自由的渴望,只能通过书信(画外音)穿越时空来艰难对话。最后Zahra彻底没有了音信,Maria在信里说她已经想不起Zahra的声音,只能戴着她给的耳环在镜子里假装在一起,假装We used to be one…太难过了。书信里情感真挚细腻是那种女导演才有的风格,Q&A的时候才反应过来导演是男性,但女编剧没有来放映现场,因为去给自己过生日了lol 开头Azar Nafisi的诗:You need imagination in order to imagine a future that doesn't exist. 然而导演还是愿意相信希望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从伊朗革命到苏东巨变,两场革命之间是两个女人书信传情的二十年。画面是宏大叙事,旁白却是私人呢喃,用反差构建出时代与个体的交缠。如果改编成剧情片应该会很epic...

Kate_Linden

假作真时真亦假,没想到档案还可以这么用。剧本很有诗意,最后十五分钟在剧情和艺术手段上都令人印象深刻。我印象最深的两处是有一段突然静音,直到抗议声响彻罗马尼亚街头,以及Maria的记忆不断倒带,从彩色到黑白,直到影片开头的画面,仿佛一切又开始循环往复。期待Zeitgeschichte online出个影评谈谈影片中的历史事件和真实性。

kylegun

伊朗反帝制革命群众满溢上树堆积废楼,燃烧油田直立汽车丛林,直到要求平权的独立知识女性被两伊战争中扔手榴弹的长袍面纱娘子军取代;罗马尼亚计划经济物资短缺和万人集体舞团体操高唱却无声的领袖赞歌,终被饥渴群众围攻的可口可乐面包车和经济全球化后钱不值钱的动荡恐惧取代;已经忘却了你的声音,有你的胶片也逐渐腐坏,但就算理想主义在群体运动中逐渐崩塌,秘密警察依旧保留着我们书信里的真爱……历史影像的又一真实虚构法,挺好

花露水

宣传中到处都是男导演的名字,但我们应该记住的是女编剧Lavinia Braniște的名字,两个根据历史文件创作的虚构女性角色的信的内容写的太细腻太好了,果然是女作家才能写出的。在观看的过程中一边掉眼泪一边想念异国他乡的女性朋友们。历史宏大叙事的影像结合细腻的个体经历让人非常有感触,也很容易联想到现在的情况。男导演创作的内容也来自母亲和其他女性的经历,在影像archive的挑选和剪辑中细节处理地也很细心,但对于内容明显想的没有女编剧深。我在的场次Q&A只有男导演,感觉质量应该大不如有女剧作家的前两个场次,对于一些人物关系核心的内容都含糊其辞

《革命之间》的相关资料

70年代,伊朗女孩赫拉在罗马尼亚上大学,她认识了一个叫玛利亚的同学。在79年反对君主制的革命爆发后,赫拉怀着政治变革的希望回国,此后再也没离开。接下来的几十年,赫拉和玛利亚通过书信传情的方式,交流她们
切换深色外观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