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姆克罗格庄园 -HD
手机扫一扫继续看
羅馬尼亞新浪潮悍將培訏(《耐人尋味的追悼晚餐》,41屆)再向高難度挑戰。大地主的華麗莊園,請來客人留宿,屋外冰天雪地,室內討論熾熱。在飲飲食食之間,是連場對話,辯論宗教、戰爭、道德與死亡,觀點開始劇烈碰撞。仍是培訏的招牌長鏡頭,幾年前他取材俄國哲學家索洛維約夫的文本,以即興方式演繹成《三個道德練習》(38屆),這次忠於原作,重構時代氛圍,考究人物談吐方式,鑽研服裝佈景細節,徹底回到文本的過去式時態。
《马尔姆克罗格庄园》的评论
寒枝雀静
B+/ 很难摸清到底是什么驱使着我兴致勃勃地看下去。或许是空间中始终延展躁动的声音,或许是流转的脚步和物品,甚至是单纯想看贵族《小时代》的恶趣味。像是一颗明晰的晶体,通过论辩的当下触碰历史转折点的当下:语言不断逃脱,而谈话外、庄园外的世界也慢慢渗透进来,越浸入时空却越是凝定。而“当下”正如片中所言,是对过去与未来的收摄,是在绝对命令与我之间找到一片直接的却又是中介性的可触知之域。只不过难免还是觉得这种公共领域的想象仍然太过轻巧太多无害的幽灵徘徊了,邀请柏格森加入并终结该谈话比较好。
颜落寒
一部非常考验编导演以及译者观众的泛谈电影……也许原作更适合改编成话剧。说穿了是我的问题,我太高估自己了……
路米內
费奥多尔·巴弗洛维奇·卡拉马佐夫决定立刻发癫
欢乐分裂
文本密度实在太强,只顾消化字幕而忽略运镜的取舍委实遗憾,开场就有大量视点的捕捉和游弋以形成某种进出画框的调度,人物站位的构图实在太奥利维拉了,尤其是餐桌戏的取景,门框是视线的中轴,有平面化的横移,也有来自景深处的信息涌动;那段神秘的枪战宛如漂浮在谈话中的幽灵显形,这是欧陆文明的回溯与展望,是新世界展开幕布之前几近沉暮的凝视,关于(绝对)善恶的鉴别,个体与群体暴/力形式的区分,宗教与人性本能的相符相悖,印象最深的仍是关于俄罗斯处于欧亚之间的站队——“欧洲人”已然成为一个精神概念。
耐观影-Xavier
200分钟结束的时候,我开始佩服自己了,第一个小时周围不停退场,第二个小时周围不断传来鼾声,第三个小时周围安静的不行,就像是一堂枯燥的漫长的永无止境的政治哲学宗教课,唯一可以让我坚持到底的是优美的法语!男主角是婴儿口欲期经历了多严重的心理问题才会连人家去弹琴唱歌都要打断继续逼逼呀#70届柏林第一天第三场
德卡的羊
70/100,看晕了,但并非我预期般僵直,当成场面调度练习看也是很好看的,空间拥有强纵深和秩序感。而那阵诡谲的枪击倒再次将我从语言的溺毙中“唤醒”。
罗宾汉
罗马尼亚导演普优的作品越来越长,也似乎越来越不考虑观众感受了。长达200分钟的新作的信息量超乎观众的接受能力,在五位角色滔滔不绝的对话里,讨论了战争与和平、善与恶、俄罗斯的东西方归属、欧洲文化、耶稣复活等等深奥的历史、哲学、宗教话题,没有一定的知识功底,很难坚持下来。其中不少观点独特,具有辩证的意味,引人深思,可惜高密度的展示令人难以消化。古装的服饰突出了舞台化的效果,非常像已故葡萄牙大师奥利维拉的仿古风格。中间一段突如其来的屠杀与最后讨论复活的一幕似乎在叙事文本上构成一种有趣的论证关系。
wangzhy
戏剧工作坊的创作模式被选入 Encounters 单元还是很准确嵌合的 对于 Solovyov 的「反基督故事」场景化再现上 景别和镜头确实也赏心悦目 就是内里信息和思辨过于不友好 当然爽点同步苦痛 借用 Edouard 的话 这场所谓沙俄贵族法语辩论 既 scholastic 也很 metaphysic 关乎战争的好坏 神性和根源恶念 良心的驱使 … 穿插各色钦察 留里克 基辅大公家族 哥萨克 库曼 巴什波祖克 三皇战役 瑞典/奥斯曼/沙俄条约等等 _(:з)∠)_
[Deleted]
200分钟的对话意味着……眼中大部分的目光停留在读冗长不停的字幕,只有沉默或转场间隙才能瞥见精心设计的19世纪庄园;把话剧式情景搬到荧幕之上,对观众的挑战除了陷入模拟真实时间流逝的认知矛盾困境,还有对个人哲学宗教认知的考验:它无兴趣接近或与“yokel”们产生共鸣,分辨好战争和坏和平、真信仰和假信徒,地域观念和殖民倾向终归是信神者对异教徒的“圣战”
热带素描
这电影最可怕的地方就在于它的篇章结构,第三幕结束第四幕开始后我在想会不会第三幕是结尾前置打乱了顺序,第六幕结束我也在思考Nikolai是不是在前面某一幕回来继续了这段对话可鉴于我不打算立马看第二遍就懒得去找了,事实上导演应该使用了类似纽约提喻法的戏法,完全模糊了时间和叙事性,甚至可以视作是一群亡魂以人的面目在这个孤立的庄园里的永恒对谈。相比那些陈旧的哲学话题,电影更有意思的其实是他们争辩的方式,援引圣经、历史和个人经历(记忆)的方式进行讨论,时刻在尝试层层剥开对方和自己的言辞,但奥尔加面对Nikolai的反驳总是一副似笑非笑的表情,而Madeleine常常要把谈话从辩论赛拉回到更实在的哲学讨论中来。这样的对话没有生成任何新事物或结论,而只是进行着,但是,假如他们谈话的根基早已坍塌成了废墟,一切是否又真的进行着呢?
迷宫中的站起来
.5,后奥利维拉电影,但语音语调是平铺的,对应的人物姿态也是直白的。局部运镜还能联系到索科洛夫。佩措尔德、普优的电影在进化,因为他们学会“简单”。
Lies and lies
用数控云台来拍这么一部片子真是绝妙,以当代目光审视(检索)一段历史遗迹。第三章结尾的枪击神秘莫测。
胖丁桃
一群贵族在一座精致华美的庄园里面一边享用美食一边高谈阔论各种形而上的问题,本年度的电影里面还有比这更令人讨厌的场景吗?台词拓展了空间,但电影和文字依然是不同的载体,在本片中并没有打破壁垒,摄影机追随人物的脚步和目光,多个长镜头好似是让我等窥伺精英的一角,那样的古板和虚伪。要么更适合小说,要么干脆搞成舞台剧吧。
圆首的秘书
普优真的被电影耽误了,应该赶紧去剧场,没准还可以拿个罗马尼亚最高奖,拍成电影实在是没有必要,甚或说这不太是个电影。
舌在足矣
比野梨树看得还累,要看旧欧洲崩塌前的题材,还不如再去把奈迈施的《日暮》再看一遍
Nightwing
1900年的沙俄宗教哲学谈话录,移植到罗马尼亚的庄园,篡改了角色和结构,让法语演员照本宣科,再佐以精准的场景排设和镜头调度,把观者逼到看并思考着的抓狂边缘:Puiu已经走出新浪潮的现实很远了,不变的是对观影心智的高标准严要求。军国统治还是绝对非暴力,人性善恶和基督教义的关系,拥抱欧洲文明还是坚守民族根基?百年前的探讨有新格局的线索,法语的设定似乎透露了导演的态度。相比泯灭天使,它还是更与雷诺阿的游戏规则相映成趣:都是即将消逝的贵族群戏,后者的权力身份是平等而流动的,角色互动充满人性温度;这里关系是割裂而抽象的,角色困在形而上的语言游戏里,灾祸临头却丝毫改变不了谁的命运,从此变成孤魂野鬼,走入被遗忘的历史。秀才小兵各取所需没有压力,感觉导演这次表达的已经触及电影媒介的承载极限。
白斬糖
理应是去年最被低估的电影。不是对其地位的低估,而是将它简化成封闭的哲理推演,后现代主义恋尸癖,对话空间或是旧欧洲崩塌前夕的展示。正如黑格尔所说,“密涅瓦的猫头鹰在黄昏起飞”,哲学所看见的一切澄明又朦胧。本片正是普优以自反重拾这种不确定性(久违了!)的例证,贵族们的言语是必要的,因为他们发现自己受困在一个“唯一可做的只剩言说”的历史/身份空间中,而言说又像一柄自戗的利剑,在它之中,贵族们除了收割自己的死亡之外一无所获。换句话说,是他们自发地用言语召来了死神,因为他们在争辩之中已经无处可逃。对话死于自身,而不是死于时间和空间的迁移,肯定的正是一种上帝的无神论时刻,在此时,自我器皿化(self-instrumentation)不再成为绝对正当的借口,而我们已然太久未曾承认自己面向万物的无知和软弱。
Olafisaac
a priori! 极其迷人,文本意义上除了一些宗教的讨论并不难进入啊。视线的逃离,距离的规避,在缓慢摇摄的画框里交合或是隔散开来(这正是精准咬合的对话的作用所在),偶尔也会望向远景即门后难以得见的仆人。仆人的在场是一次对空间和语言的侵入,贵族的法语会突然切换为德语(仆人的脚步声都能盖过自己轻声细语的匈牙利语言)。空间的阶级性被打破后出现越来越多的扰乱(时间性的扰乱、剪辑的扰乱、声音的扰乱),景别有所收缩,谈话的交锋感逐渐增强。扰乱中不变的是封闭室内的slow decay。
世界已夷为碎片
#Berlinale70th 03# 看完后庆幸当初没有选宗教哲学,不仅电影根本没有拍成电影的必要,就连呈现的这种哲学文本都为问题极大的,真正适合拍成对话体电影的只能是苏格拉底柏拉图那个年代,只有那时候的哲学争辩是在街巷里产生的。想起来突然期待如果有人把柏拉图的Protagoras给拍出来该会多有趣啊。所以片里大家互相对话争辩的样子令我感到十分的厌恶,带着十足的腐朽的固步自封的18世纪模样。与其说导演在拍一部电影,不如说他在模仿一种自己想象里的历史,死气沉沉,令人生厌。当然感谢普优,我再次体会到了电影媒介的局限性,影像和文字之间的鸿沟依然无法跨越。甚至那些精美的服装,不聚焦却占据画框中心位置的食物,极其有限的转场和镜头变换都深深让我明白了,失去了沟通欲望的电影是多么可怕。
相关推荐
《马尔姆克罗格庄园》的相关资料
《马尔姆克罗格庄园》简介
该片讲述的是在1900年一个富有的地主庄园里,客人们在庄园中享用着大餐的同时,也在长篇地谈论着关于死亡、宗教等话题的故事。
2020年2月29日,该片导演克利斯提·普优获得第7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遇见单元最佳导演奖 。
《马尔姆克罗格庄园》发行信息
外文名: MalmkrogThe Manor HouseLa conac
其他译名: 世纪初的辩证庄园(港)
类型: 历史、剧情
制片地区: 波黑、马其顿、罗马尼亚、瑞典、塞尔维亚、瑞士
导演: 克利斯提·普优
编剧: 克利斯提·普优、Vladimir Solovyov
主演: Agathe Bosch、Ugo Broussot、Marina Palii、Diana Sakalauskaité、Frédéric Schulz-Richard、István Teglas
片长: 200 分钟
上映时间: 2020年2月20日(柏林电影节)
对白语言: 法语俄语德语匈牙利语英语 展开对白语言: 法语俄语德语匈牙利语英语 罗马尼亚语 收起
色彩: 彩色
imdb编码: tt10213380
主要奖项: 第7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遇见单元最佳导演奖
踢迩达
#Berlinale20-03 优点是服化道考究,细节精美,人物言行也有20世纪初欧洲贵族的气度,管家忙前忙后整理餐具使唤下人最让我看得津津有味。角色之间关于宗教、政治、死亡、战争等宏大议题的对谈抽象但空洞,是概念与文字之间的诡辩,感受不到思辨交锋的快感(或许是一种对上流人士谈论形而上问题无法落地的讽刺?)200分钟的片长对于绝大多数观影者都是巨大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