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 -正片
手机扫一扫继续看
九十年代初的西部小城,结束了小升初考试的张小雷(孔惟一饰)终于迎来了盼望已久的没有作业的暑假。然而这个自由的,炎热的夏天并不是想象中那样红火热烈,更多是平常反复的家庭生活和大把闲工夫。恰逢那一年国家开始实施国有单位转型,铁饭碗被打破,张小雷父亲(张晨饰)的单位也受到改革冲击,他们生活的家属院里每一个家庭的生活都被改革影响着。孩子们整日百无聊赖,而看似平静的大人们,心却像烈日炙烤着那般燥热。张小雷就那么静静的耗着,感受着身边隐隐发生的一切。直到父亲为了生活同其他人远走他乡,家里只剩下了母子俩,张小雷才着实感觉到时间过去了,生活不一样了。立秋那天夜里,张小雷家的昙花在院子里悄然开放,像是意味着什么……
《八月》的评论
LOOK
比较像学生作品。几个比较明显的瑕疵:小孩这个角色如果全部拿掉整部电影也是成立,九十年代初转制改革对工人带来的冲击力是肯定有伤到骨肉的痛感,影片中始终弥漫的却是感伤化的小情小调,这是视野问题也是缺乏社会历史洞察力的表现。一拍艺术片就用黑白片的方法实在也是看疲倦了。2.5
方枪枪
没有那么的好,但也不差,它以恰当的表现手法与情感表达出现在了恰当的时候。就像是跟着黑白画面重新回溯了一下过往,而这也正是我喜欢这部电影的理由,因为很多往日记忆一一浮现,亲切自然。
恶魔的步调
有提到童年住事的,不过更像一个低配版杨德昌。春梦邻家女孩那段提琴听着像关于莉莉周的一切里的。没在沉默中暴发的出租车司机。
贝果在唱歌
导演的处女作,总是怀旧的,也总是用情最深的
zitsunari
感人!年代感出色,但有两个bug:广场舞、路边摊大妈的衣服
游牧人·芳汀
#电影院# 绝不能为眼前事业单位一时的铁饭碗迷惑,学好技术即使失业了也能东山再起。但是导演控制了情绪,没让爸爸下岗后的悲伤情绪在大荧幕上蔓延,毕竟是孩童视角,孩子的世界还没有体会成人谋生的艰难。一个人在电影院看的,感觉文艺片还是需要有像辛树芬般气质的演员才能更好的看下去,我需要美。
麦兽兽
我觉得小磊他妈长得像麦兜他妈…
刘小黛
几乎是90年代符号的堆砌,和我小时候的记忆也并不多重符合,更多是以成人思维去解读框架那时的工厂记忆家庭变故。大变奏舞台风起云涌小人物沧桑变化全都融进一个暑假的模糊时间概念,跨度大而零散。导演身怀乡愁全靠感觉走,和黑白画质的运用一样令人费解,除了摄影挺美,整体无趣疲乏。
欢乐分裂
“绿树阴浓夏日长,满架蔷薇一院香。”夏日只拍动一下它既短暂又贪婪的金色羽翼,就飞快地逝去了;90年代在记忆里似乎是个空白期,永远停伫在夏日的芬芳沉静里,那时黄昏透明,明亮异常,少年心事不识愁滋味,在时代洪流中不知所踪;一首清新隽永的散文诗,略青涩。
林西拿
明顯擁有審美和意識。欲言又止像小津,夢境、水和隱約笛聲像塔可夫斯基,構築畫面的思維像侯孝賢,廣播聲和歌曲像賈樟柯,結尾像阿巴斯。期待他下一部作品!
木卫二
内蒙古电影制片厂输送FIRST标配。以小孩去写大人的小大人视点,最后变成了突兀存在(一度跳到了「钢的琴」等),泛滥着文青影青的20世纪末感伤,也生吞了小孩子应有的童真稚气。情怀大过天,也不能掩饰影片本身的无力。喜爱看「出租车司机」的孩子他爸分明就是真人版桃姐,这个可以加分
袁长庚
取巧时代,假面黑白,四两拨千斤,算是新导演的精明之处。我相信张大磊说的,他拍这片子,不是为了怀旧。九十年代之所以可爱,无非是因为,今天太让人疲倦。我跟他一样,也想找回父亲母亲叔叔阿姨哥哥姐姐和夏天时的操场
梅雪风
这是最近我看过的声音最为丰富的电影:商贩的叫卖、邻居的歌声,楼下的骂声,街坊的打牌声,台球入落的声响,闹钟的嘀答声……它们让画面不再是平面的,它成了一个磁场,一个不动声色的黑洞,带你暗暗潜入那个少年敏感的内心,一切隐晦而又惊心动魄地发生, 而他只能懵懂无知却又洞若观火地无能为力。
seabisuit
这几年first里边最喜欢的一部,致敬父辈迷影元素,儿时的记忆正如这样散碎模糊,琐事也像昙花一样开在了心里。国营制片厂改革由主任改叫经理想起了诸多那个时代的变迁,不只是儿童视角,最后我也从他爸爸看到了自己。塔洛摄影的黑白影像,提名的出色声效设计让观影仿佛回到那个夏天。导演映后见面场,祝去金马多拿奖。
匡轶歌
《平原上的摩西》后劲太大了,意犹未尽的追完,立刻把《八月》扒出来看,过后几天还三不五时反刍几下。依旧感叹导演对演员的调教。好的演技,恰恰是做到“表演”的消融,“用力”就等于“多余”。中国人普罗大众日常的情感与心理表达,一向总是模糊、隐形和被极力控除的,蜷缩在言语的空白处,在遮遮掩掩的神色间,在轻描淡写的面孔下,在模棱两可、需要猜度的含糊态度里,真正的有效沟通是非常稀少的,往往淹没在繁琐无意义的生活浮沫里。而张大磊的镜头,就是还原这种被日常所淹没的东西,甚至还原这种“淹没”本身。每位演员咋就这么贴切呢。贴切到只有角色,没有了“演员”。董宝石、张晨…大小角色的诸多演员包括路人甲,在张大磊的手里个个像自然生长出来的,优秀得仿佛演技天才,连歌手出身的艾敬都合适而妥帖。十分好奇张大磊怎么办到的。
九尾黑猫
现实题材容易遇到的局限,就是需要相同的生活环境才能引发的共鸣。真正可以跨越文化障碍的电影,首先是有艺术性,其次是普世的情感,人类共有的悲喜剧。这个有点拍小了,充满琐碎的矛盾与混乱,没有抓住任何清晰的脉络。导演希望保留儿童记忆中的世界,但毕竟这已经经过情感和时间的重构了。
kulilin
用程蝶衣的话说,这个导演是懂戏(电影语言)的。几个镜头值回票价,不堆砌符号,小演员好。
frozenmoon
80后献给自己童年记忆的散文诗,对于自己父母一辈年轻时的回望。它其实并不那么优异,有些过于散淡。对于那个年代社会转型时对人心的触动,很多都没能表达清楚。但很少有人去这样描述那个时代。这算是一次不太一样的回望角度。
Chris 一切由无聊开始
想起黑处有什么,但黑处很外行,让人尴尬,而八月非常好。八月有自己的气质,节奏,品位。有一股文艺气息,看得过程非常舒服。那些情节和对话虽然没有做到特别精致和自然,但在同期的比较中已经能完胜了。希望看到更多这种气质的电影。
徐若风
真挚的一场回溯。进入封存着懵懂模糊的夏秋之交,动用比《黑处》更多的时代符号却不显堆砌感,在绵密的日常细节中带出压抑伤感的时代挽歌。气韵依仗台湾新浪潮,但更重要的是导演唤起温暖的记忆与亲情,给这场编织的诗意划上情感的立足点,尤其临行前进屋遮灯光那场戏,感人至深。2016华语年度最佳。
亵渎电影
之前看过,标记一下,印象最深的是它的声音做的非常棒,用耳朵听仿佛就能回到那个过去的时代。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声响,当下的孩子以后拍他们的童年,肯定就不是我们那时候的声响了,只需要竖起耳朵,这片子就是满满的怀旧气息,声音这点做的很加分。
Naza
这些影评人是真的智障
西楼尘
小城是会变的,分账片再也没法免票入场、画海报的被迫转行刻字、剪辑师低下高贵的头颅离家当场记;小城又是不变的,升学仍需金钱和关系、亲人终会放下芥蒂、夏天依旧那么燥热。声声吆喝带回九十年代,大环境下人心惶惶,小雷爸对着空气无物之阵地挥拳,却无处对抗与挣扎。穿上三中校服,八月好似昙花。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小演员让我想到少年张震,导演学特吕弗的意味很明显。从“路边野餐”到“八月”,我们的青年导演似乎总不懂得怎么把剧本写得高于生活,他们以为只要把生活的枝桠剪下一段就可以直接插进电影的花瓶。——这叫偷懒。
内陆飞鱼
很喜欢,自然,流畅,娴熟,细致,有人情味,大大超过预期值,第一部片子完成度就这么高,已经很厉害了,《爸妈不在家》之后最喜欢的80后华语导演处女作,五星鼓励,70一代在向着商业大规模妥协的时候,80后这批人,慢慢出来一些能沉住气的人了,熬出时间的味道了,不错。
xīn
夏日里雨水淋湿又蒸腾起的迷梦,打开“如此这般三十年,一夜之间大厦倾塌”处的温存时刻。隔着距离的小心翼翼的梦回,梦回青春、集体与社会主义。
哪吒男
写给父辈失意的诗,昙花会开的,我们可能不会了。哭了三次,鸡皮疙瘩一次。
桃桃林林
三星半,导演对90年代初那段回忆的重现还是很有味道的,甚至带出了我的各种记忆。国营工厂时代的结束,不但是那个年代的成年人,对那时的孩子其实影响也很大。影片碎片式的记忆了很多童年的往事,情节并没有非常集中,而是很松散的汇编在一起。故意隐去很多关键情节,却没有影响剧情进展,这个不错。
谢飞导演
优点是对生活的尊重及捕捉视听形象的执着;缺点是编、导、演掌控的青涩。依我的观点FIRST不应颗粒无收,金马又评价过高。但评奖从来是具体评委们在特点地点、时间的表达,无可厚非。新导演要稳得住,坚持该坚持的,提高该提高处,迅速地投入下一个实践。记住,头三部作品是你一生创作历程的关键。
CharlesChou
超越了言语表达的范畴——昙花开了,大家都合影留念,那样转瞬即逝又无限重复的一个夜晚,舞池的灯光扫过他百无聊赖昏昏欲睡的脸,是当下又是历史,是现实又是回忆,是终有一天逃离后又希望在梦里被遣返的乡愁。
冰山李
没什么可谈的,韩红看了想打人
相关推荐
《八月》的相关资料
《八月》简介
电影讲述了九十年代初期之际的呼和浩特,国家开始实施国有单位转型,铁饭碗被打破,国有制片厂家属院里,每一个简单家庭的生活都被改革所影响,而少年小雷就这样在经济变革与家庭改变之间懵懂成长的故事 。
2016年11月26日,影片获得第5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剧情片奖和最佳新演员奖 。
《八月》发行信息
外文名: The Summer Is Gone
类型: 剧情
出品公司: 爱奇艺影业、北京麦丽丝影视文化有限责任公司
制片地区: 中国
拍摄日期: 2015年8月
拍摄地点: 内蒙古呼和浩特
导演: 张大磊
编剧: 张大磊
制片人: 张建华
主演: 孔维一、张晨、郭燕芸
片长: 106 分钟
上映时间: 2017年3月24日
对白语言: 普通话
色彩: 黑白、彩色
imdb编码: tt6118258
主要奖项: 第5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剧情片奖, 第5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 第5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新演员奖
在线播放平台: 爱奇艺
出品时间: 2016年
《八月》角色介绍
角色: 张小雷
演员: 孔维一
九十年代的夏天,十二岁的小男孩张小雷恰逢结束了自己的升学考试,迎来了一个没有作业的轻松暑假,整天无所事事。身为电影制片厂剪辑师的父亲在小雷的童年里扮有极为重要的角色。
角色: 父亲
演员: 张晨
小雷爸爸,电影制片厂剪辑师,因为国企改制面对现实委曲求全。深夜一人在家中客厅对着虚无的一切肆意挥拳,面对现实他无能为力,像小雷的偶像李小龙一样,父亲是一个李小龙式的人物存在。暑假结束前,父亲跟剧组远走他处。
角色: 母亲
演员: 郭燕芸
小雷妈妈,是位教师。暑假里为了小雷升学东奔西走,平时和小雷舅舅轮流照顾瘫痪在床的太姥姥。小雷爸爸为了生活同其他人远走他乡,家里只剩下了母子俩。
角色: 三儿
演员: 张坤
三哥在小雷心中有一定的地位。三哥身上的皮带,三哥身边的女人,都是懵懂的小雷对于一个社会潇洒人物的认知。目睹三哥被抓,小雷终于开始进入这个真实的世界。
《八月》观众评价
《八月》是一部有温度、不矫情、很清新自然的电影,它是有色彩的,它的质感很好地体现出那个年代。大磊的这部处女作非常精彩,他抓住了年代电影的重点,还原了无法被复制的90年代。
影片的优点是对生活的尊重及捕捉视听形象的执著;缺点是编、导、演掌控的青涩;它并不是一部靠故事取胜的影片,不是一部单纯怀旧的影片,它不是单单讲述内蒙古电影制片厂如何改制的故事,更不是讲述小雷成长的青春片。导演通过这部片子,呈现了时代巨变对普通人带来的影响,就如同你我今天正在经历的时代巨变一样。
放开那个浪味仙
黑白的画面削弱了“八月”的暑气,细致的布景和迷影细节的致敬勾勒出一段记忆中的少年往事。比起去年的《路边野餐》,我更喜欢这个故事。三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