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记录
  • 我的观影记录

加载失败或卡顿请切换线路-->

选择播放源
线路 hh1
排序
报错
手机看

金属之声 -正片

手机扫一扫继续看

2077影视-被部分浏览器误屏蔽,为保证正常访问,推荐使用ChromeEdgeSafari等浏览器。
金属之声

金属之声

一个摇滚乐队的鼓手(里兹·阿迈德)突然发现自己失聪,他的乐队搭档露(奥利维亚·库克)和他都很懊恼,但又不得不面对这残酷的现实。影片去年在多伦多电影节首映,作为导演处女作获得媒体好评。

别名:
静寂的鼓手(台)
语言/字幕:
英语
更新:
2024-03-05
备注:
正片
豆瓣评分:7.5

《金属之声》的评论

圆首的秘书

3.5 看海报以为是爆裂鼓手式的故事,结果跟金属几乎没有关系。第三幕比较惊喜:生理构造的恢复并未带来期待中生活的复原,本来可以不是残疾这回成了真的残疾。承认新的身份和生活,追求inner peace之后真正成长的人。声音设计介于必要的不适和刻意之间。

Sup

Philadelphia Film Festival 宁静的美

KREJERK

主旨最后回到“平静”这个去处是合理的,可解的,甚至还是克制的;只是遗憾于既然是套了层音乐片的壳,最后在这个方向完全没有用上,其实对于鼓手来说音乐又何止震动跟耳膜的关系?你的眼睛和皮肤同样能感受到,我曾在两组以不同频率闪烁的led灯带所形成的律动都感到其中的音乐性,导演还是应该给主角一个这方向上的救赎啊

给艾德林的诗

“浅白”故事下,确实能看到麦金泰尔在理论在时下,真正超越这个系统入侵生活死循环的可能性,不简单,很棒!!!

maxime

还能听到 真好

谢飞导演

近来一直忙于校对书稿,看片不多。今晚补上这部奥斯卡提名影片,还不错。声音处理很有表现力,男主演也是亮点。其它就不剧透了。

胖丁桃

用音效来推动情节,第三幕让整部戏上了一个台阶。个人还蛮喜欢的,把跟自我和解这一点拍的很自然,过程虽然艰辛,但这的确不是一件需要跟别人交代的事情。3.5

焦糖爆爆D

有些声音美妙得人愿意付出一切去倾听,而有些声音人避之不及。本来觉得失聪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但最后鲁宾在教堂钟声中摘下助听器那一刻,失聪在他和我的心里彻底成了一件并不需要去治愈的事情,某种意义上讲,它不是一种缺憾。正如很多人先天性残疾,这份残疾在拥有者看来是缺失,但对于未曾拥有过的人而言只是一个寻常的事实,需要治疗的反而是拥有者。 影片很沉静的叙述让我们进入失聪者的生活状态体验和感受,代入感很强。

Mia

失聪者到底是戴上人工耳蜗从此和金属之声相伴,还是接受现实和自己和解来适应这安静的人生,这似乎是个两难的选择。结尾鲁本摘下人工耳蜗的那一刻,世界安静了下来,可我觉得那一刻,他好像听见了最平静悠扬的旋律。

亵渎电影

声音处理是亮点,模拟男主角失去听力之后的世界,从想要恢复听力到最后的收尾,人物的弧线也处理的不错,可以等李子的奥斯卡提名了吧。

余小岛

鼓手如何适应失聪生活,声音设计很有意思,但跟音乐关系不大。不过搞摇滚还真的伤耳朵,有些时候看完演出第二天会耳鸣一整天。

一條魚佔滿了河

某種程度上,電影很大篇幅都是瑣碎與平淡的,而同時又充滿了掙扎的無力感,戴上助聽器和摘下助聽器的兩場對都讓我心頭一緊,後天殘疾的最大痛苦或許便是曾經擁有過,即便重金做了手術,聽到的聲音也不再是記憶中的悅耳,被毀掉的生活也不會恢復原樣。

Mr. Infamous

以为会是关于鼓手的音乐故事,原来关乎听觉。声效模态做得太好,失去时如同潜入深海,手术后被金属声音绑架,加上整个失聪人群的展现,会有很直观的冲击。每天都有千万种方式让人感觉到自己的脆弱,在无数打击前如何反抗命运,如何跟自己和平相处,几乎是每个人难度系数爆表的必修课。《行尸走肉》的Connie消失了大半季,大概正好来这里客串Diane老师,好想念她的笑容,手语好美。

松野空松

6.2 和《骑士》多处很像,卖马鞍/乐器,头部问题无法骑马/听力问题无法打鼓,马/音乐是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事,与自己和解。尽管在声音上做了很多技巧,但是仍然很忙走进这个人物挣扎的内心,通俗地说,太无聊了

William H D Lee

很一般,典型的好莱坞类型片叙述。从抗拒到释然,中间相当拖沓~

Sabrina

娓娓道来失聪后的适应过程,可能比戒毒还难,因为无法恢复到原来的听力状态,尤其是对搞音乐的人来说。

老海拉鲁人

平凡无害的又一部复健片。在 ruben 身上看到很多《松林外》luke 的影子。sound mixing is good tho.

KD6-3.7

一点看不出来是处女作;音效处理的很搭;个人最喜欢第三幕,第二幕不怎么样;Riz演技很可以;Olivia演的也不错,金属风扮相真没认出来…

thefinNga

冗长 剧情有点着急 把前半小时展开拍拍就好了

Nightwing

还以为又是音乐人飞蛾扑火的炸裂之旅,没想到静下来真正潜入了听障人的世界。Ahmed最后的眼神静如湖水、深似海沟又暗潮涌动,彻底瓦解心房,Olivia Cooke也可圈可点。Darius Marder的编导有12年松林外的冷峻和温情间的平衡,又是一个擅长剖析伤男的好手。 top 2020

本初老儿

即便结尾如此,如果换作我,我也不会选择留在那个小社区里。

DioretsaZ

表演十分细腻一人挑起大梁,不做作不煽情,几乎没有音乐成份,冲音乐来许要失望。另(实际考虑)西方地方小乐队出事网上筹款几万刀不叫事,有没手的吉他手,没腿的鼓手,半失聪鼓手也可谓自身亮点,为何要放弃音乐?是为女票打鼓还是为音乐打鼓?海报与片名都不该打擦边球。

seamouse

大爱此片。估计和很多没看简介的观众一样,开始以为是金属乐手传记,到开头不久演出前出现耳鸣时,竟立马揪心地共情主人公,一阵阵煎熬涌上心头。作为摇滚乐手,却没如期脸谱化呈现焦虑暴躁,而是一系列的抗争、接受、学习、改变。声效系统和音效剪辑是这部关于声音电影的绝对品质所在,刚开始还想试着辨清主观镜头和客观镜头下会不会有声音分别,没想到就跟着主人公进入渐渐失声的情景,这绝对是一趟对账于VR的VSR(Virtual Sound Reality)体验。营地去留的逻辑也交待的令人信服。

陀螺凡达可

感觉就像是,开拍前导演和声音指导撕逼,导演摔门走了,声音指导说“他不导我来导!”直到最后转场到了法国,导演才回到剧组。

基瑞尔

莫名对标下这周在院线同由“声音”做文章的《如果声音不记得》,在本片面前大概就是个天大的笑话。失去了听觉的鼓手,犹如被夺走了灵魂,于是开始重新用新的器官来触碰与学习这个世界。狂躁的发泄与自弃,仿佛没有尽头的黑暗;之后是渐渐接受变化视为馈赠与终于能够放下。Ruben的心路历程被揣摩得很细腻,也完成了很自然的情感转变。但这之外,更出色的其实是对声效的极致运用,摘下耳蜗的“全世界突然安静”,激昂高分贝的鼓点(甚至见识到去年TIFF期间有观众被抬出的那条花边绝不算炒作…)还有配合人物情绪的声音片段…我提前给本片奶个技术奖提名,Amazon劝你好好给公关!

阿廖沙

太喜欢这片子了,我彻底被代入了这种在绝望和希望之间来回转折的生活状态,“三天走不出阴影系列”,很多细节和声音来回切换的处理做的太棒,连里面的十来个空镜头都很棒,这居然是处女作,里兹阿迈德太性感了啪!

碾子Lee222

男主这一双会讲故事的眼睛,实在是抓人,从毒液的时候开始关注他,一直在等这个力作的资源。不得不说,里兹演的真的很好,那种痛苦、折磨、对抗和不安,到最后的settle down,让观众跟着他的境遇一起体验跌宕起伏的人生,这样的经历不就是当代贝多芬吗。所以,爱是会消失的对吗?结尾的起床对应开头,只不过此时,已经物是人非。

舌在足矣

看了一半觉得还是那种很套路的美国独立创伤片的拍法,没想到在第三幕去了法国以后开始渐入佳境,无论是派对唱歌的那场戏,还是最后的收尾,都处理的非常惊喜。模拟听障者的主观声音设计自然不用多说,摄影也很不错

南悠一

在一些黑暗国家,人们所经历的困境,远比男主面临的要凌厉、残酷得多。但是请注意,当我这么讲的时候,我缺少了对男主的理解。恰恰影片在让观众理解、带入上做了很多,比如为了让我们感同身受,它有最恰当的声音处理。由此我所想的是,男主的困境能被如此精心对待,而我们的电影人在面对自己的故事时,远远没有做到这些,只是在消费苦难,真诚所剩无几。

四夕中心

昨晚选择这片作为春节前观影收尾太幸运了,是今年最英明最神迹决定,太有纪念意义了。这片太棒太棒了,必须五星级吐血推荐!看到片尾真的收获到了难以置信的温暖能量和无穷的动力,从去年到今年一整年的生活,因为这部电影变得有意义了。放下执念,你的任何不甘心,任何不舍,总有一天自己也会像男主角一样主动脱掉的。你失去的一切,在心如止水的宁静中,你会收获到一个你意想不到的全新世界。没有嘈杂,没有喧嚣,没有了各种欲望,你终于可以享受当下,心平气和幸福地感受不完美的自己带来的一切。你不再恨自己的善良,软弱,优柔寡断了。看好电影就能过好自己的一生吗?懂得了这么多道理就能过好一生吗?在最绝望的时候,看一部好电影自己就能重新站起来吗?我说,可以的,我观影四十多年的亲身经历告诉我,可以的,我的幸福快乐温暖终于都已经找到了

王写写

声音处理只是一种技巧,意味着镜头的主观性。但影片不能因此发生质变,因为主角没有个性,失聪后一切都顺遂发展,偶有情绪波动发泄一下也就过去了。挣扎和痛苦都拍的太表面,给的不够。导致摇滚鼓手这个身份没有必要性,演技说实话也就那样。这种标准应试申奥片也是一种类型,一开始就能望到底,人物弧光和叙事情感已成为另一种流水线批量制作。

桃桃林林

声音部分的设计很有意思,对听障人士的声音世界的模拟,代入感很强。尤其作为一个听力受损的人,很能明白男主的那种绝望。中间有点套路了,好在最后拉回来一些。

天马星

一个类似《骑士》的故事,鼓手失聪后的自我救赎,挣扎着想要恢复正常,结果安装人工耳蜗后却发现再也回不去,接受了无声的世界,也就接受了平静的内心。音效设计特别棒,通过音效就能瞬间切换视点,镜头语言简洁而高效,结尾处大概就是所谓无声胜有声吧,留下观众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嘟嘟熊之父

精细的人物画像,笔触始终低沉。整洁的剧作让人一度失去追问的欲望,尾声却迎来意料之外的自由。频繁代入失聪者的角色,用音效的切换模拟出一种loop:隔绝外界的声音,混沌不清或嗡嗡作响,再重返立体环绕的现实声场,反复温习着某种失而复得。然而听觉的障碍不是本质,情感的疏离才是,当喜悲不再相通,失而复得也不再具有意义。于是,他选择放弃声音:loop终于被打破,隐形的高墙坚不可摧。

AaronSSA

实际上,整部电影就是删掉矛盾冲突的好莱坞模板传记片,遭遇不幸--拒绝接受--逐渐接受--主动接受很好莱坞,但电影风格完全不同,也导致很多观众觉得电影节奏太慢,内容过于冗长,但生活里接受事实绝不会过于戏剧化,这部电影非常写实。 生活就是逐渐被迫接受事实的过程,学会接受虽然说起来容易,但真正做起来太难了,导演给了观众一个最妥协的结局。有些电影经历过才能看得懂......

小亚基

不太能跟上本片思路…主演去互助小组的时候我心想他这种摇滚青年肯定是没法过这种清教徒生活的,不是说这种religious气息太浓的互助小组本身有什么不对,但是两者气质冲突太大不可能调和的。所以我猜大概10分钟后主演就会逃跑然后继续拍他和摇滚纠缠的事,结果片子接下来拍了1个小时这事?what?我整个人就懵逼了。所以这片子为什么要叫《Sound of Metal》,我看叫《Sound of Inner Peace》恐怕更切题点(有豆友建议叫《deaf heaven》,好!)

《金属之声》的相关资料

一个摇滚乐队的鼓手(里兹·阿迈德)突然发现自己失聪,他的乐队搭档露(奥利维亚·库克)和他都很懊恼,但又不得不面对这残酷的现实。影片去年在多伦多电影节首映,作为导演处女作获得媒体好评。
切换深色外观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