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日夜 -正片
手机扫一扫继续看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1月23日,武汉关闭离汉通道。900万武汉人与来自全国各地医疗系统及其他行业的一线人员,一起打响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武汉日夜》内容来源于从疫情开始,武汉当地三十多名摄影师在抗疫一线持续拍摄数月,多达数千小时的素材之中。影片以医院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及病患为主线,以深夜运送孕妇的志愿者为辅线,展现与疫情抗争、与死神决斗的动人故事,这些“平凡人”在疫情面前不舍昼夜、不惜生死、守望相助、共克难关。 所有的至暗时刻,心中总会有光。所有的天方夜谭,都抵不过事在人为。所有的微不足道,都蕴含生活的力量。疫情之下,武汉的日夜,不止空旷的街道,还有努力生活的身影,更有“破茧而出”的新生,他们无所畏惧,迎接阳光。在这座英雄的城市,900万人将继续迎来一个个清晨和黄昏。他们的面孔,模糊又清晰。他们的名字,普通又独特。他们的生活,平凡又有份量。
《武汉日夜》的评论
漂流之花
流水账是纪录片的一种形式的话,他值一 ,我的武汉情节➕一 ,中国的纪录片任重道远。
吃樱桃的小熊猫
跟76最好不同 确实不同 正经出版确实有章法多了 很克制
星河满天
可以当做电视片,电影的话不及格咯 另外,缺乏对疫情初期的困苦以及恐慌的刻画,不够真实。
晚不安
两个观看前已知的信息:1. 作为一部总局认可、院线上映、冠以“首部战疫纪录电影”的作品,它的时间线显然不可能始于19年12月30日微信截图,而只能从20年1月23日封城开始;摄影机总可以换一种方式在场,而这个需要追溯与问责的真空期被选择性忽视;2. 导演不在一线,而在后方统筹素材;按小川绅介的说法,有没有在现场感受过,会直接影响组织影片的方式。 立意是全景式的:要有医生,也要有患者;要有红十字会医院,也要有方舱;要有患者家属,也要有志愿者……但比较让我惊讶的是,并不蜻蜓点水、浮光掠影,也不生硬地上价值,加足马力歌功颂德;剪辑上总留有一丝余地,让你看到人在第一时间真实的反应。不只拍了有序,也有层出不穷的恐惧,只是压制了悲伤的铺天盖地,但没抹去汩汩涌出的暗流。
飞侠式拼搏
一星给抗疫英雄,一星给拍摄者,再加一星是因为去年那些日夜值得被我们永远铭记。
深夜声噎
一个人包场,还手机那段好难过,字幕第一个时间戳2020.1.23,今天,人间已一年,漫漫长夜里暂且幸存着。天佑我中华吧。
小学生任赢赢
几部“抗疫纪录片”中,《武汉日夜》的素材最为丰富,却没有呈现出更多维度。片名叫作《武汉日夜》,但我们能看到的基本都是“医院日夜”——无法从中一窥武汉的“毛细血管”:社区是如何运作的?不在医院的普通人又经历了什么?如果影片能够回应这些问题,应该就更能打动人心。当然,摄影机在某些地区某些时段的缺席,都是情有可原。 相比同宗同源的《76天》,本片的调性更积极、视听元素也更温情:接孕妇去医院的救援队,方舱医院的广场舞……直到临近片尾,在医生的道歉声与领遗物家属的感谢声中,还是落了泪,为影片内外每一个普通的中国人。
orange
我竟然哭了三次
乌鸦火堂
临近尾声,家属来领逝者遗物,医护人员不停的道歉“没能救活你的家人”,隔着铁栅栏双方都在哭泣,家属追问姥姥的情况,医护人员说去帮你去看看。结尾字幕逝者名单,看到了姥姥的名字
易暝君
一点都不煽情 但全程都泪目
YiQiao
一星半//不是说情绪基调积极向上就是不好的影像表现 但说实话 疫情这一整个过程不应该被消费//也不是说一定要表现境遇的惨乱就是对当时武汉最好的表达//作为纪录片 至少在情绪上应该更真诚而不是像无人摄影机一样悬在半空中//影像在一定程度上看起来非常电视台//当然也是有特别好的素材 人物一样可以做出漂亮的弧光//有镜头记录还是好的 关于和《76天》重复素材使用的看法 见《76天》短评//生命难得//参加的是20210116藤井树点映场 说真的 我觉得那些说自己从第一个镜头就开始哭的说自己得ptsd了的现场观众包括上来就先哭了三五分钟的主持人 即使真情实感也自我感动到透出一股虚伪的气息来
seamouse
不知道导演有没有参与过拍摄工作,相比单体纪录片项目,这种授权用大量素材合成的项目不容易好看。没了从头至尾贯彻的制片思路,打散的素材再想以总导演的想法去剪辑出新,也就完全没了能够打动人的所谓初心。武汉疫情,对纪录片导演们,就像一次论文答辩。很多人交出的报告都不错也都各具特色,而这部《武汉日夜》则像导师,拼接各学生作业成自己最能被看到的论文,却偏偏最不吸引人。
於野Yuye
看到一个网友说,抗疫题材的,念新闻我都会哭。想想2020,确实如此。更何况如此感人至深的电影。
恶魔的步调
对死亡避而不谈,是我们的传统。
幺捌柒柒
“读五遍可以吧?”“四遍”“好成交!”
Erdong
真实自有万钧之力
五年之后呢
可以了这么好的一个题材,抛开事件本身,导演的剪辑和表达真的有问题
连城易脆
先说电影之外的,由于是CCTV6出品,相当于背靠政府,所以几乎拉了整个娱乐圈过来为电影站台,可谓把明星当民工用,然而这类发声看似声势浩大,实际效果感觉也就平平。另外发行费用应该不少,到处送票,甚至是分派送票指标,然而依然有大量的票送不出去,白白浪费这么好的宣发资源。再说电影本身,生离死别很难不让人动容,但是整个内容体量、拍摄方式、剪辑效果都不足以表现突出这次疫情的特别与严重,当然因为新冠的突如其来,再加上也肯定不是想拍什么就拍什么,自然也会带来创作的难度。只是单单就电影本身的表现来说,真的就是一般呀,期待未来诞生更好更有格局的抗疫电影。
大奇特(Grinch)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回望过去这一年的武汉日夜,很多片段戳了泪点——王枫姣分娩24小时之内被确诊,护士整理死者遗物交还家属,医生为医疗器械打气说“辛苦了”。无论是医护、病人、家属哪种身份,都是人间与病毒的交锋,有人重聚有人失去,口罩和手机成为片中最常见的阻断与桥梁,朴素的对话往往最动人,最能感受人与人之间的温暖。
Lumos
从头哭到尾 拍摄手法和技巧可以说是一点儿没有 但贵在真实 说实话拍成新闻联播我也会哭的
Mr. Infamous
不知道跟《76天》有多少重合,但这部更应叫《武汉医院日夜》的纪录片,很像《金银潭实拍80天》续集,从创作来讲很逊,但能得知李超的抉择,王枫娇与左双贵的重逢,算是有所宽慰。其实整部电影也是在提供某种安慰,大难骤降,生死两线,普通人,尤其是医务人员的善良、道义与扶持,永远感人肺腑,但是,无法奢望谁能解释为什么只需要他们在让步,在受难,而他们的苦难为何只剩苏洁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缩影。(打分只对电影,不对这些可爱的人与消逝的人,不然多少颗星都不够。)(开头有个大错别字,“疫情暴发”应该是“疫情爆发”)
薛定谔的喵
是那種「你知道是這樣子的你也知道自己會當著那麼一大影廳的人哭成什麼球樣子但是你仍舊覺得很感動會從頭一路哭到結束」的片子
再也不潜水了
历史惊心动魄,成品平平无奇。
特特特别想出门
接近片尾的一段:医生通知过世病人家属来领逝者的遗物,医生不断道歉,家属不断感谢。这一段我现在想起来还会哭到不行。我们总说人类的悲喜互不相通,但至少坐在影院看此片的这2小时,我相信观众的悲喜是相通的。
起床了小玖
挺想哭 但是一般
Kiki
没有刻意的煽情,展现的是真实反而更让人揪心。 裹着防护服完全认不出人的医护人员;紧紧握住医护人员手不放的老人;枕头上播放着孙儿生日的老人的泪眼;救援队志愿接孕妇去医院的身影;通知家属死亡的医护人员不停的道歉… 那些伤痛,不能被遗忘。但是总要往前看,有机会去武汉吧,看那个城市的樱花和夕阳吧。
croya
官方命题作文,没有大唱赞歌丧事喜办,更难得的是也没有一味地堆砌悲情赚眼泪。导演很好地掌控了悲喜节奏,将重点放在了疫情初期身处武汉的“人”而非“抗疫”,影片前段的几个病历给人感觉都是充满希望的,直到中段陆续有人离世,才渐渐显露出残酷。PS:希望能看到记录疫情之前世界的纪录片,比如2019年11-12月,人们不自知covid-19时最后的“快乐日子”。
那只小狐狸
哭的稀里哗啦,冷静之后想想,其实也不是片子拍的多好。抗疫题材,念新闻我都会哭。
叫我阿圆
五星给留在了2020年的人们
奶芙西斯
尤其厌烦拍摄者竟然问小男孩知不知道什么是去世和上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