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面纱:好莱坞的跨性别人生 -HD
手机扫一扫继续看
《揭开面纱:好莱坞的跨性别人生》以前所未有、令人大开眼界的方式探讨了电影和电视剧中对跨性别者的描绘,揭示了好莱坞如何同时反映和制造我们对性别最深层的焦虑。 包括拉弗恩·考克斯、莉莉·沃卓斯基、恩斯·福特、MJ·罗德里格斯、杰米·克莱顿和查兹·波诺在内的跨性别思想家和创意人士,分享了他们对一些好莱坞经典片段的反应和抗拒。 通过《弗州迷魅》(1914)、《热天午后》《哭泣的游戏》和《男孩别哭》等电影,以及《杰斐逊一家》《拉字至上》和《姿态》等节目,他们追溯了一段既无人道又不断发展、复杂、时而幽默的历史,从中可以一窥屏幕上的跨性别形象、社会看法和真实跨性别生活之间的相互影响。导演萨姆·费德尔以崭新的视角重塑了熟悉的场景和标志性人物,让观众面对未经检验的假设,并展示了曾经引起美国人遐想的事物如今如何引发新的感受。在我们如何看待和理解跨性别者方面,《揭开面纱:好莱坞的跨性别人生》引发了一场惊人的革命。
《揭开面纱:好莱坞的跨性别人生》的评论
ztlpoppy
立意很好,表达的观点挺引人共鸣的,特别是提到男孩别哭那边。种草了几部电影,不足之处可能就是拍的太长了,说道最后就有点redundant,因为观点说来说去就这些,可以精简一些的。
o-o
文艺作品真的是可以带来很大影响的,Laverne Cox 真的要感谢 Orange is the new black. 通过这部剧,更多的人才认识他们,才知道他们的存在,才把T在媒体中去妖魔化,才让大家对他们有同理心。 PS 好多trans女都好漂亮啊,顺便mark了几部电影。
七日狐狸
三星半,整部片子就是把好莱坞美国市场上的各种节目电视剧以及电影拿出来批评没有trans视角,塑造的形象太单一。但是真的就是各种罗列,哎。但是其中一个人的讲话打动了我,她说好像我一直以来因为自己的样子而感到低人一等,而从没有带着自信和肯定的眼光来看待自己,因为别人都是这样看我的,所以我从不知道竟然还可以欣赏的眼光看自己。
闵思嘉
话语中心者对文本的感受力。纪录层面而言有些过于性别立场先行。比如即便我非常喜欢德·帕尔玛也不会对《剃刀边缘》有这种感觉啊·····
Mian
喜欢神探飞机头的那个人看到结尾时的难过让人感同身受——当你被无缘由地诋毁,耻笑和妖魔化之后,很难不去怀疑世界,怀疑生存的意义。特别是父母也不选择支持,有太多的小孩便无法看到自己真实的自我是多么美丽。还好有很多坚强的人站了出来,如此明艳动人,乐观自信,让更多的人看到未来的可能。电影是真实生活的折射,人们的意识又会因为接触到的信息而改变,希望终有一天,每个人都拥有选择的自由,也不再随便对他人下定义。
巴士底的猫
好莱坞的小众群体和亚文化。现在能自由调侃的大概只有“white trash”和"redneck"了。5
Redux
trans lives matter
飞侠式拼搏
3.5/5.0
Säger
纪录片组织材料的方式实在有点乱 而且因为议题本身容量完全大于了ta们所聊到的经历与反思 个体的多样的narrative很不够 不过能有这样一部片开先河是好事 representation matters
你sha不sha
过程中几次落泪,尤其看到Caitlyn show里那位爸爸说trans kids are like unicorns,如此珍贵又动人。坞虽然近几年看似有不少trans positive的representation但像Joanne这种越来越激进的terf仍旧占的是大多数(更别提此地万事zzzq的cis男和中特激女了),poc就更难出头了【sigh【在搞media这块上还是希望灯塔国发挥一点实力,起码让人看到希望吧…
昆德拉密度美学
LGBT里面的t也并不必然认同l和g,对跨性别者有了认识。 卡戴珊的审美来自男同性恋造型师的审美,对我颇有启发。以及麦当娜对性少数群体的消费。 对影视和公众舆论中的跨性别者进行了历史性的梳理,高度理性的表达,操持的语言能够引发同理心。 children can not be what they can not see.
玉木大河
感觉每天都被各种不尊重。主要还是知道的人太少,都不知道如何相处。确实讲了很多影视作品里的用法,充满鄙视。这算是一个开始吧。
你的生活指南
Jen在看到那个父亲表达之后,那段复杂的情绪,让我非常难受。身为少数,不被周围理解的痛苦,也有一部分来自于其实自己并不认同自己,看不到自己的价值,对自己从未爱过,尊重过,敬仰过。而你只能选择去爱你自己。 敬佩那些把正面形象努力传达出来的媒体工作者们,敬佩让我不知道流了多少眼泪的《pose》,敬佩沃卓斯基能敢为人先制作sense 8。每个人都值得为自己的存在而骄傲。
Larbre
“孩子不会成为ta没见过的样子,其实成年人也一样。”“如果你看不到自己,那么做你自己真的很难。”
kiki204629
小众群体都有很多不容易。
xixi嘻嘻
10-31/11-1 因为看了drag race所以想多了解一些trans的事情,所以想起了这部纪录片。但是,竟然是6月19日在***flix release的,什么概念?我他妈一直以为至少是去年的东西,这时间过得。
阿依达
好莱坞对于跨性别人士的正常描绘远远不够,而人们对transsexual的污名化很多也来自厌女,以及直男对自己“男性特质”的不自信:他们很多人觉得男性特质好像跟他们本人无关,稍微穿件鲜艳衣裳都会令他们变得“不是男人”,进而又污名化主动“降级”为女人的人。跨性别者周围往往没有其他跨性别榜样,在电视上看到的又是“诡异恶心”的”跨性别者”付出了因跨性别而带来的惨痛代价,简直是一个个cautionary tales,将他们赶入自我否定与自我拒绝的牢笼里。在这种逆旅之下,仍愿意承认自己,仍愿意经历transition,是多么有勇气、多么自尊自爱呀!
Mr.GOOD
同为LGBTQ一员,抱抱你们
513tattoo
非常好的纪录片。让身为同性恋的我,以往在一些电影作品里看到的一些疑惑得到了解答。即使在LGBTQ整个群体中,Q也处在鄙视链的相对底层,遭受着来自性少数群体本身的歧视,这真的非常不OK。请不要忘记在在50年前的最初,纪念石墙酒吧事件引发的纽约同志游行,走在最前面为群体争取权益和发声的人就是跨性别以及变装皇后。
椒盐豆豉
这部拍的太棒了,从有影像资料开始的一百多年前讲到现在和未来,全都是 Trans 自己的心声,聊得也非常全方位多角度且有深度,很多话可以直接裱起来挂家里了。少数族群 be seen, be heard,but there's still work to be done,narrative 非常完整。所有不想像某个对别的族群发声诉求评价一句“可以,但没必要”的豆瓣用户一样的 privileged jerk(这个人我还能喷一年)的现代人都值得一看。
Valuska
7/10
Panda的影音
中文译名叫《揭开面纱:好莱坞的跨性别人生》,让我以为纪录片里讲的基本是电影,然而却还涉及了蛮多电视剧,就像是跨性别者版的《赛璐路壁橱》 《从暗到明:电视与彩虹史》。纪录片的开头与结尾刚好都有智利电影、第90届奥斯卡奖 最佳外语片《普通女人》的画面。
Blacken.
8.2/10。Children cannot be what they cannot see. We cannot be a better society until we see that better society. I cannot be in the world until I see that I am in the world.
讨厌电影的番茄
当时想在伦敦LGBTQ电影节去看这部电影,只可惜电影节因为疫情取消了。每个跨性别者对待为什么自己想要成为跨性别都有自己的人生轨迹。我看到莉莉沃卓斯基举兔八哥的例子,真的也想到自己初中高中,所萌生的感觉。但是在东方,还好我们没有过多的对跨性别的污名化的表征,好莱坞电影史过度渲染了跨性别精神病和杀人魔的一面,可能《热情似火》那么欢快的影片是极少数了。我很感激高中的时候了解到日本文化中的伪娘文化,从《女装天国》到《守护甜心》中的藤咲抚子,对我有太大的影响了,而那年在模特界蹦出来个Andrej Pejic,为什么世界上又这么好看的长发男人,当然他之后变性了。超越两性性别的边界,是我高中最大的幻想。今年终于实现了。这只是一种身份,我想成为这样的人,但是就像纪录片采访的演员,要继续好好工作,教育更多年轻人身份多元的重要
记不住密码
说起来或许有些残酷,但是电影,电视,小说,任何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的载体没有必要体恤任何人的情感。:(
桃桃林林
视角不错,从电影和电视剧作品中对于跨性别者的描述,去讲他们被扭曲的公共形象(被嘲讽的喜剧角色或者是变态)。仔细想想,还真是这样的。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和《赛璐路壁橱》可以横向对比。最大区别在于L和G(甚至B)的形象在百年影史中是不断进化的,而T由于人们固有的二元性别理念,一直停留在刻板区间,直到近年才开始发生松动。——这也是跨性别群体戾气的来源。无论艺术如何创作、如何呈现,社会都应承认跨性别的存在。而连这一点都做不到、还打着生理女权旗号来否定性别多元的罗琳阿姨太让我失望了!
松下野果
一句过于“政治正确”的长枪,就可以堵住我们的嘴吗?我们需要的恰恰是站出来挡子弹的勇气。今天我们也许全军覆没,但在十年后,一百年后,总有一天就可以光明正大站在阳光下,自!由!呼!吸!#LGBTQ
子文东
看过《巴黎在燃烧》和《超感猎杀》后紧接着看这部纪录片刚刚好,感觉今年算是我在理解跨性别群体这个问题上意识更新最大的一年了。即使之前知道跨性别群体遭遇到极严重的歧视,现实生活中往往被迫面对更多得多的暴力、精神伤害,也看到过一些对影视剧中跨性别刻板印象的批评,但那些片段的了解还是很有限的,看过这部纪录片才更清楚当一些事情和言论落在具体个人身上后,到底是怎样的。跨性别群体的自我探索和努力表达好让人钦佩,这种激励是可以超越性别身份的,对每一个放下了偏见的人,都能带来好多安慰和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