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席地而坐 -正片
手机扫一扫继续看
满州里动物园有一头大象,每天坐在那里。为朋友出头的少年、为弟报仇的恶霸哥哥、身陷囹圄的女生,卡在世界灰暗的缝隙里无法脱身,却挣扎着去看大象。萧瑟寒冬的一天,绝望身影在不对称不平衡的影像中碰撞,爆裂了压抑的沉郁,在粗糙布景、朦胧灯光的低成本制作中肆意蔓延。作者兼导演胡波(笔名胡迁)首作,以青涩朴质与震撼感性,获柏林影展赏识入围论坛单元,却是无法嵌合和谐主旋律的一块失落拼图。看不见大象是共同宿命,胡波骤然陨落,也成了这一代人的遗憾。
《大象席地而坐》的评论
二月鸟语
那头大象为什么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因为它早已放弃了抵抗、放弃了挣扎、放弃了为自由而冲破笼子,它已经接受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而片中的人物为何都争着想去看看那头大象,他们是想去看自己么?并不是,他们甚至都不知道那头大象是否真的存在。荒诞的人生并不是因为这个世界的荒诞,而是有了人类。
嘟嘟熊之父
胡波没有给电影中的人物任何出逃的可能:他放弃剪辑,甚至放弃长镜头中依靠视点和焦点变换所达成的“类似剪辑”;他让摄影机以浅焦困住人物毫无伪饰的脸,并任其牢牢占据画面的中心;他将所有“我”以外的他者与“我”所身处的环境虚化,以画外音填满空白;他将一切亲历的痛苦模糊成杂音与噪点,用镜头的起伏模拟心跳,用温柔的乐器将人物包裹。如同无数平行时空中有无数的我,却被印上唯一的标识,任一张无形的大手将我投掷在相似又迥异的废墟中任意飘荡。这是胡波的影像系统,那些剧场式的咒骂、呼喊、怒吼、倾诉、呢喃与生活无关,只是从一个星球向另一个星球发送的信号,它幻想着被听到,于是我们真的听到了。
何倩彤
世界沒有那麼邪惡,甚至比破爛垃圾更平庸。死胡同也或者是言過其實了,只有風從漫無目的的空礦刮過來,吹得人頭昏腦脹。
汪金卫
【台北金马影展展映】展现出的问题远远多于才华。剧作文本性、台词书面感过强,不少演员台词功底不够扎实,结构也显得刻意生硬。几乎每个主要角色都是郁郁寡欢型的同一模板,行为语言如提线木偶般被编剧操控。满洲里和大象的符号,很是莫名其妙。控诉有余,深度不足。没有挖掘社会性问题。从头到尾串联的长镜头时间过于冗长,内容显得空洞,其泛滥使用也让人疑惑其必要性。应该可以剪到2小时左右。章宇的演技明显比彭昱畅高出好几个等级。配乐给影片加分了
谋杀游戏机
四个人终究在坐着的大象身上求得了解脱,可惜在比电影更残酷的现实世界里,胡波却没有。影片摒弃了一切主流,工业,取悦的表达,在作者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长片作品里,进行了一次极端,彻底,自我的释放。尽管外表粗糙,戏剧结构、场面调度、演员掌控都颇为出色。//FIRST二刷补充:后期补完后观感提升很多,不再因为技术瑕疵偶尔出戏,没有一分钟多余。一刷看故事,二刷看视听语言,胡波力求每场戏一镜到底,剥离出主体,配角都是失焦的,但画外音画表现空间又很丰富。章宇和彭昱畅太好。其实几个主人公都在问为什么,人怎样看待自己的痛苦处境,到底什么因造就了什么果。坐着的大象真的很有看头吗?出路到底在哪里?可惜胡波也无法作答。结尾黑夜里那束天堂一样的光、基督赞美诗,大概就是无解之解吧。这是一场梦,谢谢你,胡波
小易甫
翻译一下后期制片人对深焦编辑部的回答:你的问题我谈不上,我也不想鸟你。
haize
很久没有在电影中见过如此狭窄的世界了 一星给结尾
Supersonic
我只想说,抛开死亡崇拜,如果胡波没有死,单纯以电影的角度而不带入其他信息,你们会如何评价这部电影?
踢迩达
影片对北方土地上某种日常生活的非理性、深入脊髓的戾气、只有人情没有法理的荒诞,以及某种黑社会式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架构,招招中的,处处惊心,绝望而柔软。四个小时的片长,将观众徐徐引入导演敏感而善良的mentality。
邢早早
香港艺术中心的空调冷的我骨头缝疼,尽管如此,我还是睡过去了3次。对不起了导演,不好看就是不好看。我觉得自己这四个小时应该去爬太平山。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胡波把自己的苦闷、悲伤、绝望和迷惘都放进了这部长达4小时的处女作里面,导演才华毋庸置疑。电影的优缺点很明显:优点是三条故事线在交叉中平稳推进,圆满实现了群像刻画的初衷;缺点是过于追求镜头感,对白和表演有僵尸化的倾向。其实不只满洲里,哪个地方都有席地而坐的的大象。祝天堂安好!
沈隱舟
首先逝者安息。 其次想说,导演很有才华,值得肯定。这种比较灰色的丧风格我很喜欢。他也应该算是中国导演新生代的有风格的一个。 最后就是,我希望我们不要因为一个人或者一样东西离开了就神化他/她/它。客观评价没那么好。
桃桃林林
7,有很惊喜的地方,也有很遗憾的地方。但归根结底,它是不同的,胡波本身在文本上还是有基础的,有些镜头设计也很用心,配乐用得很出色。只可惜,这是唯一一部了……
圆首的秘书
在UCCA看完大象席地而坐,回到家里,吃了个饭,昏昏沉沉睡到现在,感觉昨天的一切就像一整个梦一样。 胡波这四个小时,太纯了,几乎没有什么污染,除了最大限度的影像,其他都是最低限度,事实上我连丧也没感觉到,关于生活,关于生命,人与人的关系,明明就是这样的,全都是大实话,生无可恋是一种恰当的态度。 也正因如此,结尾那些踢毽子的人,难道不让人感动吗?他们是多努力地在无可避免的黑暗中,寻求一丝若有若无的联系啊。
木卫二
去满洲里的人,不过是害怕坐在原地等老待死的生活无望。整片是又一出中国式家庭大型互害飙粗现场,狗逼狗屎废物泼妇瘪三恶心之类台词,接连不断,夹杂一些人生是痛苦的说教沉迷。长镜头设计相当用心,却像一把攥紧的双头尖刃,刺向观众也刺中自己。一个成熟的导演,需要三部作品才能风格成型。我甚至想不到仅拍过一部电影就遗留在世上的电影导演。很遗憾,不需要评价胡波了。
LORENZO 洛伦佐
悲怆的个人以及时代挽歌,致郁力百分之三百。四小时讲述的四个家庭盘根错节的愤怒与仇恨,对话极其冷酷,爱被深深埋进了故事线。音效渣,后期还有大量工作,但表演真是很赞,长镜头叙事也极具个人风格。你终于去了你魂牵梦绕的满洲里,一场电影结束了仿佛看完了你的一生。感谢胡波,R.I.P.
徐若风
4.5 如果粗暴地想象,可以把这个脱胎换骨的彭昱畅,看作是胡波的“代言人”,去见“看不见的大象”。《大象席地而坐》在彻底寒凉的绝望中,显露出导演本人的愤怒和对这个世界的最后一丝温存。他那惊艳绝伦的镜头调度与叙事上的才华,被一股子“社会即暴力”般麻木的笃定,使劲拖着向前走,没有尽头、也不见后路。 其实,哪怕“生”没有意义,寻找意义的路径也不该被封堵、丢弃。活着不是一个关于撑不撑得下去的幻觉,它也不会在哪个时刻或不同的地方就会变得有多不一样——即便是痛苦,也只能被“生”所感受到。哪怕是陷入绝境的人,出路也永远会有的。自由赋予处境意义,而非处境决定人的选择。这是这部电影想说的,但很可惜,胡波最终还是选择了死亡。 不要让自我被这个社会的暴力所埋葬。能活住这样一个念头,便足够了。
亵渎电影
有风格,有表达,所有绝望的事情都赶在一起发生在这几个人身上,粗粝生猛,可惜这么有才华的新导演被资本家逼死了,他用生命的代价让这部电影得以用他想要的面目跟观众见面。我不想看到导演死后,任何人碰过的版本,反而导演朋友圈流出的版本每一帧都是导演的初衷,虽然有点粗糙,反而是原汁原味。新人导演被资本压迫,被前辈强奸,被剥夺创造的自由,其实都是行业潜规则式的常态了,圈内人见怪不怪,为了自己的钱景必然是站队资本,只是遇上了胡波,他用生命捅破了这层窗户纸。
陀螺凡达可
一股原始生猛的影像力量。
呕吐的女尸
这电影不行。 导演过于自恋:所有的角色其实是同一个人,就是导演自己。不管角色年龄职业经历性格心性,说话办事一个调调。都因他缺乏阅历所致。 他戾气太重:所有的角色在面对任何问题时,全部在发泄情绪,没有一个人是去解决问题的。如果全世界都欠你的,可能因为你是中二吧。 在表现方法上,他表达的东西就那么点儿,浅薄得很,观众一眼就明白了。完全用不着这么冗长,浪费大家时间。 人品不知,作品真不行。违心叫好,才是对艺术和对他的不尊重。
朝暮雪
即便是张艺谋、冯小刚这样的导演,一旦创作受到资本的干涉就会严重影响影片质量。胡波的电影经历那么多风浪还能完成度很高,已经非常不错了。 我们无法想象,假如制片人、监制多给胡波一些自由和空间,电影是不是会更好。可惜,我们永远也等不到那一天了。 PS:11月17日,《大象席地而坐》获得金马奖最佳影片和最佳改编剧本,这应该是对当初不看好导演和这部电影的人们最有力的回击。
间歇失声
说句气话:死的怎么不是王小帅啊!
舌在足矣
如此生活三十年,直到大厦崩塌。远算不上完美的作品,无论是粗糙的混音还是略显稚嫩的台词,但调度与运镜实在是太出彩了。这几年不少国内独立制作都喜欢去塑造这种一片死灰、丧到极点的环境,这部片无疑是最成功的
芦哲峰
社会问题的根源都是家庭问题,父母如此,子女便如此。家庭如此,社会便如此。鲁迅早就说过:中国的孩子,只要生,不管他好不好,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关于胡波的死,我觉得是看透了,他用他的电影和自杀回答了加缪所说的哲学的根本问题:生活不值得经历!
次等水货
这个故事太真实了,就是我身边发生过或在我成长过程里看到过的,电影中的那些事件对峙、心理对峙,没有生活经验和内心思考过的人是做不出这样的电影的。大量的长镜头、跟拍,镜头虚实结合,在物理上它们不是景深镜头,可它们在叙事层面上却是极有深度的。导演原本有机会成为华语电影最有影响力的导演。
易老邪
国内文青拍出来的东西一言以蔽之就是——没头脑与不高兴,外加各种拧巴和死气沉沉。
西楼尘
以为爱犬不会伤人,却在四处狂吠;相信朋友不会撒谎,却是真的窃贼。无法用水灭火,不能肉身挡枪,钻不出笼子觅食,跳不下高楼殉道。韦布捡起一枚毽子,于城抖落一身烟灰,黄玲背上一包风雪,老王扛起一根球杆,从肮脏的世界出发。于是满洲里多了一只坐着的大象,再没人拿叉子去扎它,它也再无法站起。
苏黎世的列车
别拍电影,别当作家,学个绘画,或者音乐,哪怕跳跳舞也行。——胡波。
Peter Cat
结尾剧作和台词都露了馅,陷入一种偏执的无路可走,但这个死胡同其实是假的,是作者自己给自己按上去的,他当然知道出路或许是可能的,但他不相信,不相信事情和人是会变的,他更愿意相信那个死胡同,那个速朽的永恒。无论是电影还是真实生活。
咯咯精
你总是不高兴,跟个诗人似的。
Lycidas
有很多喜欢的地方,但更多的是遗憾。遗憾导演没有再抵御这个世界的严寒更久一些。若他活下去,可能就不会这么狭隘,不会把经验和常识不足当作外界加诸的苦难,把故作深沉当作青春姿态,也不会把父母和成年人都当作敌人。他再也没机会理解挣扎熬过去是什么感觉,是更苦涩,还是更宽广。
东林君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三和故人
我可能很赞赏你,但我更赞赏不自杀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