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弟2024 -TC中字
手机扫一扫继续看
《弟弟2024》的评论
seamouse
又一部喧嚣热闹的亚裔题材电影。 不过,它合理地揭示了为什么亚裔美国人,尤其是湾区华裔会如此吵闹。 归咎于严格的原生家庭教育和持续过度的母爱造成的。 以至于本就在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在无忧无虑玩耍中长大的同龄人中竟然羞于承认自己的亚洲身份,并对建立亲密的性别关系犹豫不决。
Namimono
不再想看把孩子当作自己梦想的母亲了
桃桃林林
应该算导演的半自传吧,无论是青春期的困扰,还是在美亚裔青年的身份认同,以及从王王到克里斯的转变,感觉都应该有创作者很多自己的影子在里面。遗憾当然有,但作为青年导演,还是很厉害了。
宁止水
题材选择上,是近几年很流行的美国资本拍的东亚家庭移民故事(类《别告诉她》《怒呛人生》《瞬息全宇宙》);但本片表达的内核,和《过春天》一样,只是切为男生视角:青春期、读高中的男生/女生,面对家庭里父亲的缺席,尝试与周遭的人建立情感链接(亲情、友情、爱情),克服文化冲突(中美的冲突/香港与内地的冲突),但都走向失败。但《弟弟》还是温情脉脉了许多,陈冲老师带来非常好的演绎。
废话大王-
#BJIFF2024 第二部 很大程度上把亚裔的现状呈现出来了,甚至可能在很多人看来是带有一点“刻板”的。 给我的感觉和前段时间TikTok很火的三个亚裔的段子很像,太阳下打伞、补习班、重男轻女(在奶奶身上就能感觉到)……可笑又真实的同时还带有一点“冒犯”。 当然不止对于亚裔的一些“嘲讽”对于美式青少年的恐同、大麻、辱女……也都挺真实地呈现,以至于会让人有点无语和反感。 亚裔移民二代的很多现状都有说出来,双重文化的冲击、自我意识觉醒与认同、被否定的宿命、父母的牺牲和压力…但是也就只是说了出来,然后在最后沦落为与一切和解。 东亚人太喜欢后悔了,总是在想如果当初没有XXX现在会是什么样子,然后在后悔中过完一生。 导演功力确实有点欠缺,但是又显得很真很诚恳,未来可期哦。
巴基斯很愿意
在湾区生活,每天都看到fremont背后长得像趣多多饼干一样的山。身边很多当地长大的abc朋友,去他们的爸爸妈妈家里玩,看到他们用了几十年的陈旧中式家具,光线不充足的房间里电影里一样九十年代风格的印花墙纸,院子里的果树和蔬菜,以及两代人间单向的中英双语交流。一切都有一种封闭又小心翼翼的感觉。即使在湾区这样亚洲人极多的地方,abc们也还是不可避免地有身份认同困惑,只是程度不同。而我也介于这两代人之间,不是含辛茹苦的一代,也不是认为这是我的国家的二代。/普通的电影,讲普通的成长和普通的父母,在一个微妙的环境里。小孩真的是父母的梦想吗?还是失去梦想之后生活里唯一的慰藉。/#sundance2024#/发现很多盆友是这个高中毕业的,导演是盆友的盆友。因为情怀大家蜂拥去看,却并没得到许多思考。
HarperDie
王湘圣作为新导演在影像的把控上有着超越年龄的成熟度,捕捉了华裔少年与母亲在美国环境中所面对的文化疏离,但刻画还是略悬浮于表面,情感没有触及到应有的深度。影片最出色的还是陈冲的表演,四两拨千斤的穿透力,焦点影业请好好策划Joan女士勇闯颁奖季。
RKO
2.5 妈妈的部份很动人,其它基本上就是前两部短片的糅合加长版,撑不太起来长片的体量。还是绝大部份现代(独立)电影的通病——内容上的浅和形式上的薄。
豆瓣路人己
弟弟每一次迎合朋友圈的行为,以及和机器人说,我没有朋友。狠狠戳中。东亚90s的独生小孩,很懂啊吧
罗德尼罗
三星半,一生否定自己、羡慕别人、否定别人、寻找自己的亚洲人。
雕刻时光
14届北影节13。40届圣丹斯观众奖。一家四口、三代人、美国亚裔、矛盾、亲情、青春成长,把这些元素揉一揉就能成一部电影,唯独为了家庭放弃艺术梦想的妈妈角色有更多的可想象空间。
理易封
拍的真诚,很能感同身受,但同时也很老旧的电影,看过太多这种了,导演在镜头和剪辑上还是很有想法,中美文化冲突、成长的痛苦和无奈也挺完整,配乐包括怀旧质感都挺棒,希望导演能找到家庭录像之外的表达
狭心症
是好看的 但是更想看姐姐的故事
Salt
平庸规整无趣 只是借着亚裔题材很自我的男权表达
被动的观众
7分,开场饭桌戏就塑造出个性鲜明的三代人:电视机里放着张菲的综艺,暗示远在台湾的爸爸在家庭中的缺席;讲国语的奶奶夹菜给弟弟吃,嘴里唠叨的都是传统过时的东亚价值观;中英文夹杂的妈妈两边呵护弟弟与姐姐,温柔体贴,同时也道出姐姐即将离去读大学的信息;而到了姐弟俩,既有东亚家庭那种互损互看不惯的姐弟关系,但吵架时嘴里标出的脏话是whore condom之类的词汇,他们的生活方式已然ABC,但在之后的剧情,弟弟又经历了亚裔少年那种典型而独特的青春成长。(跟美国女孩挺像的,叙事很散,靠导演回忆和细腻真挚串起成长故事,不过这种独立小成本在制作水平上跟过往人生、米纳里还是有所差距,不一定能入奥斯卡眼,但要是报名金马的话,多项入围不成问题,至少陈冲的金马女配稳了)
刘小黛
#BJIFF#看了北影节最期待的华语片,用了上一部短片的个别素材,外婆到奶奶,少了轻快的步调,更多是细腻流转的成长阵痛。亚裔身份认同,跨出性意识第一步的犹豫不决,艺术家母亲为家庭丢掉梦想的柴米油盐,二孩姐弟的拌嘴关怀,父亲家庭缺失婆媳关系矛盾,一切都是中国传统家庭的底色内核。
石头免费
4.19@地质礼堂|是所有abc的家都采光不好,还是他们眼中的家采光不好。青春期小男孩简直是混乱和无序的结合体,不合时宜地东炸西炸,让人疲惫到脑壳隐隐作痛。
dongtsdats
真动人。她被夸画好看的时候,眼睛突然闪过了久违的光。
巴基斯很愿意
在湾区生活,每天都看到fremont背后长得像趣多多饼干一样的山。身边很多当地长大的abc朋友,去他们的爸爸妈妈家里玩,看到他们用了几十年的陈旧中式家具,光线不充足的房间里电影里一样九十年代风格的印花墙纸,院子里的果树和蔬菜,以及两代人间单向的中英双语交流。一切都有一种封闭又小心翼翼的感觉。即使在湾区这样亚洲人极多的地方,abc们也还是不可避免地有身份认同困惑,只是程度不同。而我也介于这两代人之间,不是含辛茹苦的一代,也不是认为这是我的国家的二代。/普通的电影,讲普通的成长和普通的父母,在一个微妙的环境里。小孩真的是父母的梦想吗?还是失去梦想之后生活里唯一的慰藉。/#sundance2024#
泥醉天使
能在银幕上看到华裔导演如此精致工整的处女作实属难得,陈冲老师对于这类角色的演绎已经是轻拢慢捻,每看一次都是享受。对于青春期的迷茫和孤独其实还可以再深刻一些。好的地方很多,但我觉得尤其让中国观众不适应的地方在于导演跨文化语境下的交流间隙,很多和解性的话语显得不够生活流,稍显尴尬,但总体瑕不掩瑜。
VicWallflower
#Sundance2024#湾区台湾裔少年的***ing-of-age,尽管王湘圣的feature debut不仅cast了自己的奶奶,还找来陈冲完成关于亚裔移民母亲的autofiction,电影整体似乎换成任何ethnic background都可以成立,毕竟这些关于成长的阵痛与疯狂,甚至包括其中青少年间厌女、恐同、酒精与大麻之于成熟的浪漫化,都是同类型电影中随处可见的桥段。以喜剧的方式切入,再慢慢揭开关于长大的心酸与失落,缺乏新意的叙事结构让陈冲的表演都显得程式化了。“Didi”无法回答任何之于Asian diaspora稍微有深度的问题,而关于亚裔直男少年的身份/存在主义危机,除了几乎一半的国语对白(当然来自一代移民)点缀,就只有美式性启蒙与友谊危机这些常规角度的设计。为导演从拍摄滑板的Youtuber最终成为电影人感到高兴,但是我们应该值得更nuanced的storytelling.
王三十
《弟弟》是王湘圣的长片处女作,万众瞩目,结束后观众们更是自发的起立鼓掌超过一分钟。《弟弟》讲述了在加州弗雷蒙市长大的14岁美籍华裔男孩儿 Chris Wang,在度过一个暑假的最后一周时,首次经历了爱情的热烈,友情的脆弱,离别的心酸等多种成长的烦恼。用轻松幽默的方式开头,以温情暖心的方式结尾,从多个方面呈现了青春期男孩儿渴望成长却又期待自己得到环境认可的矛盾心理。
Mr. Lei
#Sundance2024# 很喜歡母親這條線,當年台灣去美國的很多家庭都是這樣,妻子在美國照料一切,丈夫留在台灣工作賺錢,《美國女孩》即是如此。片中有句台詞“弟弟就是媽媽的小李安,說不定哪天在奧斯卡獎台上還會感謝我嘞!”我想湘聖導演寫下這句對白的時候除了對自己的希望更多是對母親無悔付出的感激吧。“I am so proud.”
匣中猫
还蛮新鲜的,在纷杂的00s美学之中,其实也不难去忽略那些在时下或许会被批为落后的东西,而是去专注于感受那些个人曾经也会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对自我的耻辱与流不出泪的伤痛。导演在营造“独属于男主角的视角”上花了很多心思(例子或许是那位酷似王若琳的姐姐前后的转变?),应该也是托自传体的福,但真的抓得很准很细腻,感觉可以期待之后的作品。顺便,虽然之前亚裔美国人系作品也偶有提及,但印象之中这个是最直观地说出了“融入的关键是接受自己”的一部,感觉其实也不仅仅受用于某个群体,着力点找的蛮好,喜欢。
相关推荐
《弟弟2024》的相关资料
In2008,duringthelastmonthofsummerbeforehighschoolbegins,animpressionable13-year-oldTaiwaneseAmericanboylearnswhathisfamilycan’tteachhim:howtoskate,howtoflirt,andhowtoloveyourmom.
舌在足矣
哪怕放在圣丹斯系美式青春片的范畴里都只能说是乏善可陈,而在EEAAO后再看这样的亚裔移民叙事实在是陈旧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