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乡的童年第二季 -第1集
手机扫一扫继续看
《他乡的童年第二季》的评论
渐暖于冬
这tm绝对是个功德无量的纪录片儿
奶奶徐
泰国集最好,其他国家确实都挺符合想象的。
疯疯爱
教育还真的是一件奢侈品 无论是“卷王”新加坡 还是哲学的法国 玩乐的新西兰 能否“享受”这件奢侈品 要因地制宜。当然 学习永无止境 这个过程可以在任何地方受益终身
柳丁脚踏车
几位领导的发言说明了新加坡至少有明事理的大人。我们卷是因为要与巨量的人口争夺有限的资源,你不卷就成了燃料。新加坡卷是因为根本没资源,人就是资源,所以重视人才。卷与卷还是有所不同的。唯一感到不适的是那个女老师对捡石头的小男孩说:看看你的同学桌子都是什么样……=_=
逍遥三思
新西兰这一集把人羡慕疯了!!!
[未注销]
新加坡没有自然资源,我们只能投资于人;⒊ 真实比好看更重要(向现实学习)、不害怕谈论死亡(跟三岁的孩子讨论着生死)、精神分析拓展到儿童; ⒋ 孩子从小要学习如何与海洋打交道; 孩子会走就下海(但年龄小,要靠家长拉起安全绳); 因为政府和社会慈善的支持,水上运动并不昂贵; 在这里你觉得“玩”是一件特重要的事; 现阶段,比起他们能学到什么东西,更重要的是他们应该对学习本身感兴趣; 大人尊重孩子的选择,孩子就会明白自己拥有选择的权利; 不只学习成绩好的人才能成为社会上有价值的一员。即使在学校没有优异的成绩,同样可以出人头地; 毛利人口占比很小,但毛利文化却成为新西兰人的身份认同。在这个国家,海洋、土地,都重要,人并不是中心。在新西兰教育里,知识也不是中心,它是在玩耍中自然产生的。
kokomi
过分美化别的国家的教育
冰岛可乐
第二季期待值拉满!看了ep1,新加坡小学六年级的考试就相当于我国高考的程度,peer pressure拉满,家长们过于提前焦虑了,不过看到最后还是蛮温馨的。想看小君君&团队多给我们呈现一些他国的“另类”教育,如马斯克自创的的私立学校(也可以采访下该校全球线上教学的学生)或者前 OpenAI 创始人之一Andrej Karpathy 离开公司后引入ai助教的个性化辅助教育~
白学家
松弛感,好羡慕。 “ 爱是什么?爱首先是责任 ”
Choeradodis
富饶肥沃的东南亚 :「泰国700年历史里,没有饿死过一条狗。」
言之命至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非常珍贵的纪录片视角与发心,当我们跳出自身体系,放眼世界,见诸四海,可启迪,可镜鉴,可反省,可戒行。最终无数经过思考的有眼界的灵魂,将汇入海洋,奔流出改变潮水的澎湃力量。
Nova
看了这一季的第一集,讲述新加坡的教育,东亚都是如此的相似,令人窒息。
彩铅马克想回家
华人的基因真的是刻到骨子里。
ModernMMM
作为定居德国10年的人觉得周老师对德国教育关键的几个点把控的真的很准 尤其是对犯错的宽容。记得刚开始工作时有一次不小心把一家企业客户的数据发到另一个企业客户那里,通知领导和客户时本来已经做好了失业准备。 没想到客户只是淡定地开始数据泄漏的相关流程,并跟我说:没关系,我们都是人都会犯错。 领导也安慰我说他刚工作时犯过比我更大的错误,别太自责下次注意就好。这件事不但没有影响和客户的关系,也没有影响我当年的升职。自己之后也不断的从错误中学习。业务上成长起来的同时个人也变得更自信和松弛。真的很喜欢和感谢德国对错误的态度
OWOW
即使在同一个幼儿园,对两个不同的家庭进行采访也会得到迥异的结果。这个世界没有真相,只有视角。
momo
看完第一集,身为孙燕姿粉丝,知道她为什么今年活动这么少了。因为她家孩子小六了 ‖谁懂,好喜欢小君君这种时不时露出的羞涩(?)和不自然感(?)。同步在看圆桌派,鲁豫女士就是那种特别习惯镜头的veteran。小君君还是带有一丝丝“我的主业并不是幕前工作”的生涩。两位女士都很优秀很有自己的风格,喜爱,喜爱
Jade
看完s1讲新加坡,真为包容的幼儿园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