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秀 -正片
手机扫一扫继续看
《孔秀》的评论

resonantbody
额额额浪费时间浪费生命不痛不痒百无聊赖乏善可陈不过尊重女人自己的agency还ok

内陆飞鱼
片中出现了鲁迅“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德国格林童话,前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裴多菲,舒婷……

弗里达之诗
电影拍得很平淡,无法感染人的平淡。女主的台词表情也非常平淡。 映后会听女主角对角色的理解,与我个人理解有很大偏差。

Sid
整体是很有意思的 对于那个年代之下的女性身份和自我反抗 但作家这个身份和为之努力的部分太缺乏了 到了后半段就感觉是在赶工… 为了结局而结局…

aPai
于巴塞罗那。老外看还能图个新鲜,我都不知道我图啥,类似背景下能与之抗衡的就是冯小刚的芳华了吧。什么时候吃到难吃的东西能放下筷子不吃,看到难看的电影能走出影院呢?

大奇特(Grinch)
如同央视一套八点档电视剧的其中两集

kakakarl
#SIFF25#又是一部结婚劝退片。演得还行,就是故事时间轴太长了,拍得太电视剧了。女儿说,孔秀没有真正爱过,所以她不懂。如果要更“女权”一点,可以表明孔秀可以爱写作,爱工作,爱自然,爱儿女……没必要爱男人。

抛开书本
#圣塞#王超导演这部对70-90年代的细节还原是近十年看过最好的作品。一位想成为作家的女工,在丈夫传统男权之下女性觉醒,充斥着中国男性早泄、性压抑、粗暴的封建端倪。剧作延续了《安阳婴儿》以来对时代个人的关注,安安静静讲故事,不矫揉造作,非常难得。海报看着有点土,内核十分洋气,贯通现代性,这样的故事,哪个年代没有呢?最佳编剧,最佳表演,女演员银幕上流畅。希望能顺利上映。

未铭先生
《孔秀》是女性版《薄荷糖》 大师返璞归真的电影语言 精准 凝练 写意 克制 回到80年代的斑驳明媚 回到火车 纺织齿轮的年代 回到男读《忏悔录》女读《简爱》的时代 在对孔秀极度缓慢的克制凝视中 饱含对女性奉献的深情 平视 尊严 诗意 慰藉

圆首的秘书
别弄了,真的别弄了,,

王不E
siff25-8 行,又是一部男导演女性题材诈骗片,想表达女性苦,就一定要塞给她一个妈宝男,一个家暴男,一个恶婆婆,让她怀了又怀,堕了又堕,想表现苦难,只能靠一个一个符号,却从不从细处着笔,用刻意的悲惨经历塑造的女性苦难,不如收起凳子的那30s镜头,又该怎样引起共鸣呢?整部电影就像第一任丈夫在田间教农民们种地时说的话一样,看似面面俱到,却只会教别人种子和种子之间要留出“适当”的距离,那请问什么才是“适当”,导演懂吗?只会假大空的在时代背景下塑造特殊故事,那不如回到实验室里在保温箱里种出“适当”的粮食吧。

未知的用户
导演其实并不关心电影中的女性。

瑞波恩
#25th SIFF#四星半,还挺喜欢的,贵在真实,安静流畅的叙事,关于大时代背景下女性的成长蜕变之路(依稀看到父母那辈人的身影),接连的婚姻不幸并没有阻挡她前行的脚步。改编自张秀珍的长篇小说《梦》,映前映后都见到了王超导演本人有幸得到了签名,沈诗雨真是好演员完全融入了孔秀这个角色,她身上散发的独特气质诠释出女性的柔美自信坚韧与不屈服于命运的那股劲头(如同《莫斯科不相信眼泪》里自强不息的女主),映后有观众提问沈诗雨,她回答如果女性不断成长足够优秀,到最后会发现她根本不需要男人了(鼓掌)。而基层女工自我觉醒走上文艺创作之路的结尾,似乎是上世纪1980s的中国才会发生的事,王超导演深深怀念那个浪漫文艺纯真的理想主义年代,所以就有了这个故事。ps,一群文艺青年在书店门口朗诵诗歌的这一幕很动人。

李要多读书
《孔秀》是一部要认真看的电影,编年体式的片段化叙事,以一位女工人孔秀的经历,带过了“文革前,文革中,文革后”大时代车轮滚过的印记,也因为这种类似于小说章节的段落影像,赋予电影一种文学气质。喜欢那段火车声,总是在画外驶过,我得以和主角一起纯粹的感受这段如梦如幻般时间流淌的过程,感受大时代的车向前驶过,感受美好的童真在孔秀心里经过,感受一种情绪。是因为女性主义而选择去看的电影,虽然最后孔秀成长了,她不仅生活充实内心也获得了真正的充实,孔秀的妹妹孔俊、孔秀的女儿小雪,每一个女性都是活的,我能感受到她们每一个独立个体的思想与追求。同时每一个男性也是活的,汉章、杨津峡、小东他们曾经让人憎恨、或者可怜,但终会获得理解。电影给我的感受,正如那首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

Estella
男导演还是不适合拍女性电影,这部电影里女性的苦难是男导的想象,隔靴搔痒。希望映后导演不要太装逼 不然影响评分
hypnos
片子直白得像央视拍的反婚姻广告没有一丁点可以解读的空间,长达两个多小时比坐牢还折磨…看着固定镜头下男人瘸腿后挪进房间就用了一分多钟我真的想尖叫。另外蒋能杰导演坐我前面估计是想看观众反应回头的时候恰逢我痛苦地搓脸希望他下次能好好选片…